「迪娜」手把手帶青年 部落傳統農業後繼有人

Spread the love


吳紹琪說,6年前回到部落,加入接承人行列並和長輩一起傳統農業智慧。記者李柏澔/攝影

在過去殖民時代與現代化的影響下,原住民部落文化出現斷層,若部落青壯年持續流失,淺山保育與部落文化傳承將無以為繼。自2018年起,慈心基金會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合作,與合力盤點布農裏山智慧、組建布農豆豆班和啟動接傳人計畫,建構可持續的布農裏山生活,而迪娜(tina),即布農族女性長輩,手把手將傳統文化與智慧傳授予下一代,目前傳接人已有8位。

有別於以獲取貨幣為目的的單一作物的產業農耕地景,布農族的「彼桑拉返(家庭菜園)不但保存了各種祖先流傳下來的老品種,栽培作物種類全年多達百餘種,而菜園內部的複雜結構,以及其在地景中鑲崁分布,環繞周邊自然生態系供應與支撐了各種生物食物來源與棲息等各種利用的環境,並連結不同的自然棲地,也呼應林業保育署提出的「國土綠網」政策。

布農豆豆班迪娜潘竹菊說,自己的「彼桑拉返」可以用「馬夏.馬拉陶民」(很好,什麼都有)來形容,菜園的作物有豆、黑芸豆、八家將豆、油芒和旱稻,還有芋頭、地瓜等,尤其是豆類有特別保種,這是祖先傳承下來的智慧,不能夠斷掉,自己的接傳人有2位,她們都學得很好,自己也很放心。

布農豆豆班迪娜高秀琴說,大家的田地都沒有用農藥和肥料,當地長出的草燒成的灰就是維持土壤肥沃的祕密,尤其油芒在煮的時候要加上過濾後的草灰才煮得熟、煮得香。

傳接人吳紹琪Tanifu說,自己之前在日本工作,後來回台灣時住在台中,但因為年邁的家人獨自住在部落,6年前回到部落後,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慈心基金會的有機、友善農業、智慧傳承的計畫,也符合母親的理念,於是也加入接承人行列並和長輩一起學習。

看向布農菜園,許多平凡不起眼的作為,包含在田裡種大樹、種些高低錯落的各種作物、和親友交換多品系雜糧,還有田邊的砌石、植物攀爬用的竹架、灌溉溝渠等等豐富元素,讓布農菜園也提升了整體的生物多樣性,對於裏山地景具有重要意義。

布農豆豆班迪娜潘竹菊說,自己的「彼桑拉返」可以用「馬夏.馬拉陶民」(很好,什麼都有)來形容,菜園的作物有日本豆、黑芸豆、八家將豆、油芒和旱稻,還有芋頭、地瓜等,尤其是豆類有特別保種。記者李柏澔/攝影
布農豆豆班迪娜潘竹菊說,自己的「彼桑拉返」可以用「馬夏.馬拉陶民」(很好,什麼都有)來形容,菜園的作物有日本豆、黑芸豆、八家將豆、油芒和旱稻,還有芋頭、地瓜等,尤其是豆類有特別保種。記者李柏澔/攝影

標題:「迪娜」手把手帶青年 部落傳統農業後繼有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