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遭火襲「排練場付之一炬」 創辦人劉若瑀:走回30年前初心

Spread the love


記者蕭採薇/高雄報導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26日於雄影首映,導演陳懷恩與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黃誌群一同出席受訪。影像從2019年開始紀錄優人神鼓,卻在同年8月遭遇火襲,位於木柵老泉山的排練場付之一炬,「對優人神鼓來講這火災影響很大,很多道具都很重要,包括那些鼓和木,最重要的是練習的場地。」

優人神鼓1988年由創辦人劉若瑀創立,前身為優劇場,以打坐、打拳、打鼓做為訓練核心,成為台灣當代具影響力的藝術團體之一。陳懷恩回憶,《非想非非想》開拍後就遇到那場意外大火,劇團只能搭棚練習,在山區還原工作也格外辛苦,「所以開始時,就覺得從這劇團碰到這遭遇後,會怎麼因應?造成的影響除了硬體之外,還有創作上的改變,對這樣的起點滿有興趣的」。

陳懷恩透露,當時劇組希望紀錄片以火災之後的場景開始,為此做了一個多月的田野調查,沒想到又遇上新冠疫情,對優人神鼓的收入大受影響,「優人神鼓團隊有50人,疫情那段時間表演都停止,大家都知道那時疫情沒有終點,要如何維繫下去?

對他們來說很茫然,但劉若瑀他們不放棄這段寶貴時間,反而回歸優人神鼓一直以來培養演出者的方式,再把這基礎打得更好」,陳懷恩補充,一開始他也好奇為何打鼓需要這麼多的訓練?後來透過觀察跟了解,發現一個人打鼓看起來不難,但一群人打鼓真的很難,每個演出者的心情,或是當下狀態不同,聲音都會不一樣。

回憶拍攝紀錄片的過程,陳懷恩說:「劉若瑀老師在訪談時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燒掉後,東西不見時,才發現以前在做什麼』,她很想再走回30年前的狀態,很多人在經歷失去時都會這樣,有負面轉為正面的狀態,這是很寶貴的,這是很有戲劇張力的事情,我們就覺得這是很好的開始。」

紀錄片片名《非想非非想》是由劉若瑀命名,她透露當初劇組人員問他片名時,她低頭一秒就想出「非想非非想」,有感「所有人間事情是虛幻」,優人神鼓就是無中生有的團體,「我們的人生是虛幻的,虛空的,我們盡量活在當下, 當時冒出『非想非非想』,就是一個存在的境界,是一個看見自己在想的狀態,對優人神鼓而言,紀錄片不是要闡述偉大的豐功偉業,但也因那場火災,因那是優人神鼓30年,觸動了我們思考是不是有些事要去記錄一下。」

劉若瑀直言看完紀錄片讓她很驚艷,「導演藉著優人30多年的故事,也把台灣的故事說出來了」。黃誌群則分享自己的觀後感就是「感謝」,他說:「成就這部紀錄片要感謝很多贊助者、若瑀姐和陳懷恩導演,有大家的幫忙這部片才能被拍出來。」


標題:優人神鼓遭火襲「排練場付之一炬」 創辦人劉若瑀:走回30年前初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