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中國大陸產品可能透過低價傾銷及「洗產地」規避美國關稅、影響台灣產業秩序的風險,部長莊翠雲16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最新因應策略。報告指出,我國目前針對10項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稅,其中8項來自中國大陸,且為防堵中國貨品假冒台灣製造出口美國,財政部已建立「事前預防、事中嚴查、事後嚴罰」三道防線,強化高風險貨物的查核與追蹤。
首先在事前預防方面,針對高風險貨品如工具機、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車等,財政部要求出口商依公告檢附輸出許可證或原產地證明書,否則不得放行。此外,財政部與經濟部密切合作,針對廠商出口紀錄進行風險篩選,並強化原產地證明書的審核機制。海關系統也主動提示業者注意原產地標示,並提供諮詢輔導服務,協助業者合法合規出口。
接著在事中嚴查階段,海關透過風險分析系統自動比對出口申報資料,針對自保稅區或課稅區出口至美國的貨品,篩選疑似自中國大陸進口者進行標示與實體查驗。針對高風險業者,關員會進入保稅倉實地查核貨品標籤與原產地標示是否相符,查核結果亦將納入後續風險模型進行比對分析。
若發現違規情事,將啟動事後嚴罰程序。財政部指出,如查獲廠商未依規定標示或標示不實,將移送經濟部依《貿易法》裁罰,最重可罰300萬元或禁止一年輸出入。如違規發生於自由貿易港區,海關得依規定停止其6個月進儲貨或廢止營運許可。另也與國際執法機關合作,當外國查核出異常案例時,台灣可協助提供資料,甚至安排外國調查官來台進行聯合查核。
除了三道防線外,財政部也推動精進作為,包括成立強查小組、強化風險資料庫、擴大宣導法規、提高業者守法意識,並開放檢舉管道,邀請全民參與防堵違法行為。
財政部強調,總統日前已提出五大因應策略,行政院長卓榮泰亦重申「MIT」品牌不能受損,政府必須正面迎戰傾銷與洗產地行為。財政部將持續與經濟部等單位協力合作,透過制度強化與科技輔助,全面守護台灣產業秩序與貿易誠信。
標題:防中國貨冒名出口美國 財部設三道防線守住MIT招牌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