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剛剛上市的掌上游戲機Steam Deck做做宣傳,Valve公司製作並在幾天前免費發布了模擬遊戲《光圈科技打工記》(Aperture Desk Job)。它的定位有點像之前PS5發售時自帶的《宇宙機器人:無線控制器使用指南》或者Switch上的《1-2-Switch》,最基本的作用是展示新設備的功能。跟“小機器人”裡展示PlayStation系列的歷史一樣,Valve也在這個《光圈科技打工記》裡讓本公司遊戲歷史上的一些“老伙計”露了個面,比如“傳送門”系列裡的“光圈科技”和它們的小砲塔——當然,這時候它還不是砲塔。

作為宣傳主機功能的遊戲,《光圈科技打工記》不免得要跟《宇宙機器人:無線控制器使用指南》《1-2-Switch》,甚至《Wii Sports》拎出來比比。相較之下,《光圈科技打工記》展示的東西比較少,只有觸摸屏、麥克風、陀螺儀、虛擬鍵盤,都是老功能了,在新鮮感上和Switch的HD震動、PS5的自適應扳機存在差距。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流程也比較短,30分鐘的線性敘事,其中大部分時間是聽NPC說話。當然,我們用評價60美元全價遊戲的眼光看一款宣傳用免費遊戲不太合適,Steam Deck也並非PS5等級的產品。劇情,或者說情懷,是《光圈科技打工記》中最重要的部分,在2011年的《傳送門2》之後,玩家們已經有十多年沒見過這幾位老伙計了——砲塔、絮絮叨叨的機器人、凱夫·約翰遜……雖然你有可能不太想見到這些傢伙,尤其是作為敵人的砲塔。
■ 《光圈科技打工記》
“傳送門”系列由V社創造,最初的《傳送門》於2007年跟隨《橙盒》遊戲包上市,是一個體量不算太大的第一人稱解謎遊戲,跟Valve的著名遊戲系列“半衰期”共享同一世界觀,說是衍生遊戲也可以。它本來是《橙盒》裡的一個小品,上市後卻因為獨特的玩法和幽默感收穫大量好感,後來在2011年推出續作《傳送門2》,沒有第3部——是的,V社的遊戲沒有第3部。
人們都愛“傳送門”和“半衰期”。 Valve這兩個系列在過去20多年間被各種網站評為“史上最好的某幾款遊戲”之一,在評分網站Metacritic上,“傳送門”的兩作分別拿到了90和95分,“半衰期”的兩作則是兩個96,算上VR“續作”《半衰期:愛莉克斯》的話,就是96、96、95。
獲得過如此高的評價,但通過Steam和《DOTA 2》等遊戲賺了大錢之後,Valve似乎也沒什麼心思開發遊戲了。苦苦等待的玩家們一邊唸叨著“V社不會數3”,一邊對任何這兩個系列的相關消息視若珍寶,比如VR遊戲《半衰期:愛莉克斯》和《半衰期2:第三章》洩露的遊戲劇本大綱。當然,他們也會注意到《光圈科技打工記》這種不那麼重要,卻是由Valve第一方產出的作品。


“跟《傳送門》處於同一世界觀”是《光圈科技打工記》相比“小機器人”和《1-2-Switch》們最大的優勢。雖然遊戲不一定好玩,但每一點關於這個世界的故事都令人神往。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故事發生在《傳送門》之前,算是前傳,補全了光圈科技創始人凱夫·約翰遜的一些故事背景。
光圈科技是這個世界觀下一個挺重要的公司,凱夫是它的老闆。這家公司最初做浴簾起家,但凱夫的科學愛好和不良的精神狀態讓光圈科技開始點一些歪門邪道的科技樹,比如他們製造的浴簾實際原理是搭建簡易的小型量子隧道,幫助人們更自在地進出浴室。後來成為遊戲重要實驗道具的凝膠,最初是作為減肥產品發明的。

你能從這一點設定中感受到“傳送門”開發團隊的某些無厘頭的幽默感,玩過的話就更容易體會了。這種幽默感在整個“傳送門”系列中都有體現,當然也包含在《光圈科技打工記》裡面。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光圈科技的技術變得危險起來。與此同時,它的競爭對手“黑山研究所”同樣開始研究危險的傳送門科技。於是某一天,它們兩家同時捅出了大簍子。黑山研究所的反物質實驗室事故引發了“Xen生物”的入侵,並最終導致聯合帝國的外星人佔領地球,奴役人類。在地下研究所裡,光圈科技造出來的人工智能“GLaDOS”展現出了驚人的攻擊性,她(GLaDOS的聲音像女性)利用神經毒氣殺死了研究設施中的絕大部分人,並把少數倖存者圈養起來當作小白鼠。這兩場事故中,地表的外星人入侵是“半衰期”系列的故事,地下則是“傳送門”系列的部分。看起來,未來這兩個故事有可能會合二為一……我是說,如果有續作的話。

在故事背景中,光圈科技從浴簾生產商轉型成為一家科技公司,並生產出了諸多產品。其中相對出名的一個是砲塔,全稱“光圈科技哨兵砲塔”。除了守衛限制區域外,砲塔還被用來做各種測試,包括測試受試者,也就是“傳送門”的主角雪兒。玩過《傳送門》和《傳送門2》的朋友應該對砲塔留有深刻的印象。
“傳送門”中的絕大部分機器人都有自己的人格意識,像是系列反派GLaDOS就有不止一個人格,其中一個負責用自己的傻×想法拖慢GLaDOS思考速度的人格還當上了2代的大Boss……總之,砲塔也有自己的人格意識,會說話,有禮貌,偶爾還能唱歌。 2代中還有一個卡住的砲塔試圖喊你救它,被拒絕之後會說“無論如何還是謝謝你了……”,挺可愛的,跟平常用激光殺人的印象相比,有一種反差的美感。
不過,之前的作品中並未提到砲塔的來源,實際上,這種萌萌的殺人機器來源於——呃,一個馬桶。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背景設定在砲塔出現前,當時光圈科技還是個相對正常的公司,流水線工人每天負責給馬桶做質檢,看看沖水好不好、壓力測試通不通過、沖洗功能是否正常之類的。創始人凱夫雖然消失有一陣子了,但公司里四處播放他的錄音,存在感還挺高的。
凱夫雖然沒在《傳送門》和《傳送門2》中以真人形象正式出現過,但依然是劇情中的重要角色。考慮到時間線的問題,即使遊戲出第3部,凱夫也不太會露面了,因此這個角色的劇情補完就交給了《光圈科技打工記》。
但這畢竟是個30分鐘流程的遊戲,我好像已經快把全部內容說完了。總之,主角是個光圈科技的新員工,馬桶質檢員,全部的工作就是使用工作台(手柄)上的各種按鈕測試馬桶是否合格。一次意外事故中,玩家意外發明了一個會開槍的馬桶,你和你的機器人主管Grady——他話很多,絮絮叨叨的,跟《傳送門》《傳送門2》裡的反派GLaDOS和Wheatley一樣,似乎這系列裡的每個機器人話都挺多的——就萌生了把馬桶改裝成砲塔的想法。

在跟隨Grady改裝的過程中,玩家偶爾需要幫忙測試火力,偶爾也會因為打壞了倉庫的貨品而入獄。這些流程主要的目的是展示Steam Deck的功能,比如在監獄裡時要用麥克風說出自己的名字、用觸摸屏手寫簽名,後面還有陀螺儀射擊的關卡。
最後,你們倆試圖把成品獻給大老闆凱夫看看,但凱夫已經消失有一陣子了,Grady決定去他辦公室碰碰運氣。

當然,玩家知道凱夫現在已經死了。 《光圈科技打工記》裡描述說,凱夫的意識在死後被上傳到了一個金屬巨頭(Giant Head)裡,他不斷喊人來了結自己永恆且無聊的生命,剛好碰上了這個馬桶砲塔。
雖然這不是《傳送門3》,但《光圈科技打工記》總算是給凱夫這個重要角色的結局做到了遊戲裡。之前,外網玩家通過解包《傳送門2》發現了某個被刪除的場景腳本,玩家操控的雪兒和被裝進土豆裡的GLaDOS(當時叫PotatOS)一塊發現了一個重量儲存方塊,其真身是凱夫意識上傳後的容器。在那段被刪除的劇情中,除了凱夫和GLaDOS(GLaDOS實際上是凱夫的秘書兼伴侶卡羅琳意識上傳後,改造形成的產物)彩蛋般的對話外,就是凱夫要求玩家殺死自己了。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光圈科技打工記》把《傳送門2》的某個廢案重啟並做成了一款引導遊戲,給現有的“傳送門”劇情做了一次補全。
■ Steam Deck
很抱歉我現在才開始提Steam Deck,在這裡我也不會太多地談論它,主要原因是我們還沒有收到實機,等它漂洋過海到來也不知要到什麼時候……因此,我這次用了Steam之前推出的官方手柄Steam Controller進行《光圈科技打工記》的操控,除了沒有觸摸屏外,陀螺儀、背鍵都有,算是最接近Steam Deck的體驗了。
高性能便攜掌機的市場最近不斷擴大,產品方面則是有喜有憂。我們去年關注了AYA掌機的誕生和Smach Z的失落,還有大廠參與製作ONEXPLAYER的事,就連Valve也加入進來,做了個Steam Deck,這在從前是想不到的。

從玩家角度來說,Steam Deck這類“大廠”製作的遊戲機自然靠譜一些,包括這次《光圈科技打工記》的誕生也讓玩家對Steam Deck更有信心,認為Valve會更認真地對待這台掌機。
目前,Steam官方推出了遊戲檢測功能,你可以清楚地查看哪款遊戲能在Steam Deck中完美運行,哪些遊戲需要做出手動調整,哪些又不支持。目前,這份完美支持的遊戲清單還不算長,不過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遊戲加入針對Steam Deck的優化——這也是它相較於其他開源掌機的優勢。
《光圈科技打工記》作為Steam Deck的首發引導遊戲,體驗還算不錯。它的優點集中在討好“傳送門”老玩家上,至於遊戲本身的部分,算是無功無過吧。如果某一天《傳送門3》發售了,人們又想起了凱夫這顆沒有死成的“巨頭”的話,也許《光圈科技打工記》會被再次翻出來回味一遍,誰知道呢?

■ 胖砲塔不唱歌就不是結束
最後,附上《傳送門2》被取消對話的原文和我簡單的翻譯,這段對話來自於凱夫(Cave)和GLaDOS(PotatOS)。你可以把這一章當作《傳送門2》的“砲塔歌劇”環節——這個梗來源於“胖女人出來唱歌之前,歌劇還沒有結束”,調侃歌劇永恆不變的結尾。在《傳送門2》通關後,玩家也會觀看一場砲塔演出的歌劇,並最終離開光圈科技的地下設施。
《光圈科技打工記》的結局裡同樣有砲塔歌劇的環節,沒死成的巨頭凱夫跟掉到地下的一堆馬桶型砲塔為你演出了遊戲的最後一幕。
凱夫·約翰遜方塊場景,截取自《傳送門2》最終版本。
(在發現凱夫·約翰遜方塊時調用)
凱夫:你好,朋友,我是凱夫·約翰遜,光圈科技的CEO。
凱夫:下邊!在地板上。
凱夫:對!這就是我。我的整個意識,永久的,都留存在這個機器(指方塊)裡了。
凱夫:獨自一人,在這個廢棄房間的骯髒地板上,一個坑的底部。
凱夫:我如今的生活是一種折磨,請殺了我吧。
PotatOS:(對玩家)我們沒有時間了。
凱夫:等等,是你嗎,卡羅琳?
PotatOS:是的,約翰遜先生。我會在4點半之前把報告放在你的辦公桌上! ”(正常的卡羅琳聲音)什麼,那是什麼?
凱夫:你是我的助手!光圈科技的核心和靈魂!你忘了嗎?
PotatOS:不,約翰遜先生,我不記得了。
凱夫:是這樣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台機器存放我的意識,但這聽起來非常危險,所以我決定讓你(卡羅琳)先試試。
凱夫:就像食品試吃員,不過是用靈魂試吃! (笑)我想他們一定為你找到了用武之地,噢,提醒我了,我確實需要你們倆把我殺了。
凱夫:來吧,殺了我,你所有需要做的就是把我拿起來。
PotatOS:那好。
凱夫:插頭在我後面,拉一下它就會彈出來。
PotatOS:好的。
凱夫:現在,在你拒絕我之前,我希望你能記住,我已經經歷了一個非常充實的人生。另外,如果你下不了決心的話——長時間住在一個電腦裡讓我發瘋,是的,我已經瘋了。
PotatOS:我說過我們會做的。
凱夫:等等,如果我告訴你我精神混亂的話,你可能會不拔掉我的插頭。讓我們回到最關鍵的部分吧:困在電腦裡、無休止的折磨、神明眼中的怪物,所以為什麼不來把老凱夫的插頭拔掉呢?
PotatOS:(對玩家)如果你不拔掉的話,我會拔的。
(在玩家殺死凱夫方塊時調用)
凱夫:Ho Ho!我可以感覺到自己正在關閉,朋友,這太令人興奮了!
PotatOS:(對玩家)也許我們可以站在他身上往上爬。
凱夫:噢!房間變暗了,這是個好兆頭。
凱夫:我來找你了,卡羅琳!
PotatOS:約翰遜先生?你得閉嘴了。
凱夫:10-4!
凱夫:我來了!生之彼岸!瓦爾哈拉!我可以聽到他們的飛翼戰車在打雷了!
(當玩家在使用凱夫的屍體逃離後依然徘徊在那裡時調用)
PotatOS:再見,先生。願在另一邊等待你的任何測試都能支持或反駁你的假設。
凱夫:謝謝你,卡羅琳。
凱夫:好吧!我死了!
(當玩家在使用凱夫的屍體逃離後依然徘徊在那裡時調用)
PotatOS:如果我們永遠……永遠也不討論這個的話,我會……很感激。
“Cave Johnson Cube Scene” [cut from the final version of Portal 2]
(Called when discovering the Cave Johnson cube)
Cave: Greetings, friend. It’s Cave Johnson, CEO of Aperture Science.
Cave: Down here! [pause] On the floor.
Cave: That’s right! It’s really me. My entire living consciousness, for all eternity, inside a machine.
Cave: Alone. On a dirty floor. In an abandoned room. At the bottom of a pit.
Cave: My life is torture, please kill me.
PotatOS: We don’t have time for this.
Cave: Hold on. Is that you, Caroline?
PotatOS: Yes SIR, Mister Johnson! I’ll have that report on your desk by four-thirty! [normal voice, horrified] What. In the hell. Was THAT.
Cave: You were my assistant! The heart and soul of Aperture Science! You don’t remember?
PotatOS: No, Mister Johnson. I DON’T.
Cave: See, the science boys invented me a machine to house my consciousness in. But that sounded DANGEROUS, so I volunteered you to go first.
Cave: Like a food taster, except with your soul! [chuckling] Guess they must’ve found a use for you after all. Oh! Which reminds me. I do need you both to kill me.
Cave: Come on, be a sport and kill me. All you gotta do is pick me up.
PotatOS: Sure.
Cave: Plug’s in the back of me. Give me a good pull, it should pop right out.
PotatOS: Okay.
Cave: Now, before you say no, 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at I’ve lived a full life. Also, if this helps seal the deal, livin’ in a computer this long’s made me crazy. That’s right: I am insane.
PotatOS: I said we’ll do it.
Cave: Wait. I suppose tellin’ you I’m not in my right mind could sway you to not unplugging me. Let me round back on the important parts: in a computer. Ceaseless torture. Monster in the eyes of god. So why don’t you get on over here and unplug ol’ Cave.
PotatOS: If you don’t unplug him, I will.
(Called when the player kills the Cave cube)
Cave: Ho ho! I can feel myself shuttin’ down. Man, this is excitin’.
PotatOS: Maybe we can stand on him to climb up.
Cave: Oh! Room’s gettin’ dark. That’s a good sign.
Cave: I’m comin’ for you, Caroline!
PotatOS: Mister Johnson? You need to shut up.
Cave: Ten-four!
Cave: Here I go! The great beyond! Valhalla, home of Hercules! I can hear them winged chariots thunderin’ over now!
(Called if player lingers after using the Cave corpse to escape)
PotatOS: Goodbye, sir. May whatever tests await you on the other side either support or disprove your hypotheses.
Cave: Thank you, Caroline.
Cave: Alright! Too much jawin’, not enough dyin’. Here I go! Ah.
(Called if player lingers after using the Cave corpse to escape)
PotatOS: I’d… appreciate it… if we never… EVER talked about that… ever ag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