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可不中了。”68歲的張鳳琴戴著老花鏡,認真地挑選著英雄。屏幕上的《英雄聯盟》“雲頂之弈”模式剛剛結束一局,她的排名從第4掉到了第5,語氣顯得有些著急,“咱要的是賈克斯,不是這個維克茲——咋還不來賈克斯?”
更讓她著急的是,坐在旁邊的“花娘”已經打到了第一名。花娘是同樣已經68歲的張佩花,今天顯然打得挺順手,幾輪對局之後就穩穩佔據了第1名的位置。但她仍然沒放鬆警惕,念念有詞地分析著當前局勢:“噫!對面三星。咱也有三星,但是咱裝備不行。”花娘決定趕緊升級,把裝備水平提上來。

站在她倆身後的是兩個20多歲的小伙子,也是她們的“小老師”。當兩位奶奶看不准形勢,或者忘記瞭如何搭配時,就會扭過頭來呼喚老師們:“竇竇!你看這個決斗大師咱要嗎?”
聽到招呼,竇竇就走上來幫她們解答。但老師也有嚴格的一面。當已經掉到第8名的張鳳琴被問到這把是不是又在前期亂花錢了,導致後面金幣不夠時,奶奶有點不好意思:“嗯……一直不來人嘛。”
旁邊的花娘以第1名贏得了遊戲。大家紛紛為她鼓掌,張鳳琴也止不住地稱讚。扭過頭來,她又點開了下一把,暗暗期待著這次能有個更好的成績。
這是河南省許昌市福興院養老院裡一個普通的下午。
■ 養老院裡的“電子閱覽室”
福興院位於許昌市郊區一座新建小區的住宅樓內,佔據了一層半的面積,中間打通,總計超過1000平米。這是一家建立在三線非省會城市裡的養老機構,基礎設施相當不錯。每個房間均有獨立衛生間,衛生間也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專門設計,配備了全套扶手和報警鈴。
狹長的走廊兩側被規劃為各種用途的活動空間。有放著筆墨紙硯的書畫室,有配備了下棋機器人的棋牌間,甚至還有裝修成西部風格的小酒吧。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電子閱覽室”。 5台顯示器和一台電競艙一字排開。再加上頂燈和牆飾,讓它看起來像個小規模的網吧。只不過平時坐在這裡的,不是剛下晚自習的學生,而是將近70歲的老人。
這是1997年出生的許昌人“林燒”開設的第5家養老院。無論是電子閱覽室裡的電競艙,還是公共休息區裡擺放的Switch底座,抑或是掛滿了半個養老院牆壁的媒體報導,都在透露著一個信息:這裡不是一家普通的養老院。與它相關的是一個涉及到遊戲、流量、短視頻等等關鍵詞的電競養老計劃。


■ “新趣兒”
張鳳琴第一次來到這裡時,還不知道什麼是“電競”。 2022年9月,她在家刷抖音,看到了林燒和老人們拍攝的視頻。這個年輕人發布的內容引起了她強烈的興趣。退休17年以來,她還沒有見過這麼有活力的同齡人。看著視頻裡的老人們在一起打著遊戲、蹦著迪、拍著段子,張鳳琴決定,給這家養老院打個電話試試。

第一次來是在福瑞園,林燒旗下的另一家養老院。這裡已經營業了兩年多,裝修和運營都很成熟,也是當時大部分視頻的拍攝地。 68歲的張鳳琴抱著看看的心態來到這裡,本來希望找到一個有滋有味的養老院,卻收穫了意想不到的際遇。
“人家見了我就說:你還住養老院?看著這麼年輕嘛。”張鳳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說你來試試打遊戲,看看行不行。我趕緊說我不會,我不中啊。人家就說沒事兒,你來試試吧。我一想也行,試試就試試唄。”
張鳳琴跟著面前的年輕人,來到了當時剛剛裝修好,還未正式開業的福興院,走進了那間電子閱覽室。雖然退休前是銀行櫃員,但她在工作的年代並未深入接觸過電子辦公。 “一上來拿著鼠標就找不著了,擱那兒亂晃。”她想起那時候的樣子,覺得很好笑。不過來了兩三天之後,她逐漸熟悉了使用鼠標,同時也發現了這裡的“新趣兒”。
新趣兒來自一個名叫《英雄聯盟》的遊戲。來到福興院的這幾天裡,張鳳琴每天都在學習遊戲裡一個叫“雲頂之弈”的玩法,教她的是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畢竟上了歲數,又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張鳳琴最開始學得很費勁,聽什麼都“一塌糊塗”。可她要強,覺得不能就這樣算了。 “我說那這不行,恁說我記不住,乾脆拿個本記下來。”
在這個黑色皮面本子上,張鳳琴記滿了學到的遊戲知識。從英雄名稱到匹配裝備,再到界面操作、怎樣分配前後排,一應俱全,有的還畫了圖示。年輕的小老師講什麼,她就一五一十地記下來,自己回到家慢慢看。每次來訓練也帶著,忘了就隨時翻。給別人看這個本子時,張鳳琴顯得有點羞澀:“我記得不好,那字也不中。”

每天陪著張鳳琴的還有老伴。老伴開車把她送到這裡,她學遊戲,老伴就在旁邊的電腦上玩斗地主。小老師們也勸他一起學,老伴每次都說自己沒興趣。但一邊鬥著地主,他的眼睛也總時不時看向妻子的那塊屏幕,為她的輸贏開心。
有老伴的陪伴、小老師的鼓勵和記得滿滿的本子,不到一個月,張鳳琴就能夠上手獨立操作了。雖然很多英雄還認不全,操作速度也總是跟不上,經常得向旁邊的老師求助,她還是很開心,自己可算是把這個新東西學會了:“剛開始來哪想著會學成功!”
學到了新東西,找到了新趣兒,張鳳琴的心情也好了起來。退休後她身體一直不算太好,去年來到這裡時剛生完一場不小的病。來這兒學了半個月,她覺得自己明顯有變化。 “心情不一樣了,看著氣色也不一樣了。比擱家強多了,那時候臉可黃。鄰居都說俺,唉你這一段咋這高興嘞?”

■ “花娘”
張佩花比張鳳琴早來兩個月。在河南話裡,“娘”被用來稱呼比母親一輩歲數大,又比奶奶一輩歲數小的年長女性。來到福興院,與年輕人一起打著遊戲,在外邊被叫做奶奶的張佩花也變成了“花娘”。
花娘是第一個走進這間電子閱覽室的人,她來到這裡的情況與張鳳琴類似。去年7月,張佩花在抖音上看到了林燒帶著老人一起玩的視頻。 “哎呀我說這養老院還有搞這活動的,我得去看看。”來了一問,還能教打遊戲,張佩花決定留下來。
花娘與張鳳琴同年出生,但一生的經歷更加坎坷。早年她曾在電影院里當放映員,到了90年代,單位倒閉,她和5個同伴出來合夥做生意,幾年下來也解散了。老伴去世得早,張佩花平時一個人住,兒子和孫女有時候會回來看她。在家裡悶得慌,除了跳跳廣場舞、打打麻將,她的愛好就是出去旅遊。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她的晚年計劃,哪也去不了,她只能在家等待。張佩花挺著急:“再有兩年我們就不能自己出去了,旅行社70歲以上有政策,沒有家屬陪同人家都不帶。”
在這樣的日子裡,她遇到了林燒和他的養老院。一開始學“雲頂”,張佩花看著電子屏幕就犯難。結果學了幾天,她覺著屏幕上這些小小的人物和裝備還挺有意思。更重要的是,來這裡跟別人一起玩比自己一個人在家開心多了。說起兩位小老師,她贊不絕口:“他倆可有耐心了,咋教都不煩。我們兩個(她和張鳳琴)這邊一個機器那邊一個機器,他跑來跑去,問啥答啥,特別好。就覺著跟你們年輕人擱一起玩著,真是可開心。”

認清了人物,又熟悉了裝備,沒兩個禮拜,花娘就逐漸能夠上手了,這遠遠超過了她此前對自己的想像。這跟她自己的好心態也有關:“就是一遍遍忘再一遍遍記唄。反正覺著裝備這些穿錯就穿錯了,也無所謂,那又不是啥事。”
嘴上這麼說,花娘的勝負心其實一點也不弱,分析起遊戲來頗有心得。 “原來我們玩的是星界龍,現在就是玩鬥士。這是新版本。”她談起自己的經驗,“打遊戲其實也需要有個運氣。因為啥呢?你用啥英雄得看下邊(商店)給啥,有時候你乾著急它不出人物。”
旁邊的張鳳琴插話:“就跟咱打麻將一樣嘛。它不來牌你有啥辦法。”兩個人點頭稱是。 “不過還是遊戲難。打了遊戲以後,我就感覺這麻將可簡單了。這遊戲還是鍛煉人哪。”張鳳琴感慨。

更讓兩人困擾的是版本更新問題。每次的大小更新,對她們來說都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挑戰,很多東西都要重新學起。 “這剛熟悉得能操作了,忽然來個更新,又更新得也不知道哪個人物穿啥,給他啥裝備了。”提起這件事,花娘有點不滿。她在遊戲裡的風格要比一旁的張鳳琴更激進、更敢闖,經常會向小老師們主動提出思考:“這個大劍和淚滴咱不組合嗎?”版本一更新,好多東西她又得重新琢磨。
不管怎樣,花娘和張鳳琴都學到了新東西,也找到了新樂趣。去年的那段時間,兩個人都對遊戲特別上癮,幾乎天天都來。花娘描述自己當時的狀態:“整個人都投入進去了。今天打了明天還想打,打了好幾個小時還想再玩一局。”說到這裡,她忍不住笑了。
“末了都說也想跟這年輕人比試比試,以後還要打比賽挑戰嘞!”
■ “林燒”
1997年出生的樊金林今年不到26歲,就已經成了5家養老院的負責人,擁有一個200多萬粉絲的抖音賬號。憑藉一條著名的“石榴煎酒”視頻出圈爆火後,他這樣跟紛至沓來的媒體解釋自己“林燒”這個賬號名字的由來:“像木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養老之路。讓老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
林燒口中的養老之路,是一個包含著短視頻、流量、遊戲、電競等等關鍵詞在內的長期計劃。現在,這個計劃走到了它的關鍵一步。
樊金林的父親是許昌市較早從事養老服務的人之一,他的經驗也成了後來樊金林投身行業的契機。有這樣一線觀察的機會,95後的樊金林對養老這個行業的認識比絕大多數同齡人都要深。 2019年,樊金林大學畢業,開始著手籌建自己的養老院。
有父親在資金和經驗方面的支持,再加上自己也在大學期間考取了養老相關證書,他的第一家自己獨立設計、裝修、運營的養老院福瑞園在2020年10月開業了。幾年運營下來,他積累了不少經驗。 2022年初接收了兩家公建民營敬老院,又在父親退休後接手了他此前工作的養老院。再加上以電競為創新點的福興院,樊金林目前管理著5家養老機構。

作為計劃的第一步,25歲的樊金林已經擁有了足夠他實踐想法的空間。在自己精心設計的養老院裡,他想做點跟過往的養老服務都不一樣的東西。
首先想到的是短視頻。與很多長期默默經營,一朝突然爆火的賬號不同,樊金林拍攝的東西最開始就有不錯的流量,第5條作品就獲得了超過30萬點贊。這得益於他對當下互聯網內容生產的精準把握。本科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又有經營萬粉微博賬號的經驗,樊金林對於人們想要在短視頻裡看到什麼有著敏銳的嗅覺。
正好,他又有一批再合適不過的“演員”。作為養老院的負責人,樊金林身邊最不缺的就是老人們,而寂寞的老人們最不缺的就是熱情和時間。只需要一個合適的劇本和一點簡單的解釋,老人們就帶著最自然的演技出現在了短視頻裡。蹦迪、打牌、吵架、喝奶茶、吃火鍋,視頻裡的老人們好像過起了和年輕人一樣富有活力的生活。
其中最紅的一位自然是“石榴煎酒”的主角,樊金林的親奶奶、85歲的安鳳英。她就住在孫子的養老院中。當了一輩子教師,安奶奶80多歲高齡仍然邏輯清晰,中氣十足。 2021年7月,樊金林給她拍的視頻成了抖音那段時間的爆款熱門。視頻裡,她一本正經地算著一道小學一年級水平的數學題,卻陷入了無盡的循環之中:“16-9,6-9不夠,借1,等於16-9……”直到寫滿了一桌草稿紙也沒算出來。視頻一出立刻引發廣泛傳播,極富反差感的畫面產生了強烈的喜劇效果。那句河南方言的“16-9”也被戲稱為“石榴煎酒”,成了這個賬號最出名的梗。

在林燒的評論區裡,最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是怎麼說服他們拍這些視頻的?”經過多年洗禮,受眾似乎已經深諳自媒體運作方式,很清楚這一切不過是編、導、演的結果。但對於老人“演員”因何而來,大多數人的想像力也只能停留在到“免費送雞蛋”上。愛貪小便宜,為了少花幾分錢不惜參加各種不靠譜的活動——這好像已經成了人們心目中標準的老人形象。想到這裡,林燒在視頻裡拍出的那種新鮮感,彷彿再次消失了。
沒有人能想到,不管對於林燒還是奶奶們,都有比免費雞蛋更重要,也更有吸引力的事。

■ 電競養老計劃
拍攝短視頻沒多久,樊金林就發現,遊戲是個不錯的題材。在各種凸顯反差感的活動中,打遊戲最能體現年輕人的特質。 70歲老人連夜打遊戲,也比連夜蹦迪聽起來更合理。提前寫好台詞,讓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演員”們手捧平板,演出一段開黑場景,並不是件很難的事。 “你為啥恁菜呀?你當年不是野王嗎?就你這還帶妹呢?”老人們演得頗具喜感。
另外,豐富的遊戲文化也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拍攝創意。把英雄貼在麻將牌上,就變成了遊戲麻將。把技能印在卡片上,就可以變成遊戲紙牌。在《羊了個羊》最火的那段時間,樊金林用簡單的道具拍了幾期視頻,讓爺爺奶奶們用貼著“羊了個羊”圖標的麻將玩起了消消樂,反響都不錯。在視頻最後,就像真實的玩家一樣,奶奶也發現剩下的幾張牌根本無法消除,氣憤地表示不玩了。

拍著這樣的視頻,樊金林自己也在想,能不能讓老人們真的去玩玩遊戲呢?
他覺得這或許並不是空談。樊金林的父親就是一位資深的《魔獸世界》愛好者。樊金林小時候就曾經見識過父親當指揮,帶著幾十人轟轟烈烈下副本的場景。那時父親已近中年,而他自己還不怎麼會打遊戲。有這樣的家庭,在樊金林的印像中,遊戲絕不只屬於所謂的年輕人。
另一方面,之前拍攝短視頻的經歷也讓他看到了流量時代的獨特機會。既然人們這麼愛看老人打遊戲,那麼是否可以用短視頻和直播平台得到的流量收入來反哺自己的養老事業,彌補理想規劃和現實收入之間的差距,讓平凡的老人們也能享受精彩的晚年生活?
他的計劃有了新思路。這一次的關鍵詞,是“遊戲”。

2022年2月,他開始將這個想法落實。在許昌市建安區籌辦的這家全新設計的養老院,最開始就奔著“網紅”方向準備。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那間電子閱覽室和其中的電競設備。在樊金林的設想裡,這個計劃並不會止步於讓老人打遊戲本身。教會老人們打遊戲,培養他們的遊戲水平,乃至組建一支老年電競戰隊,舉辦專業的老年電競比賽——這才是他更長遠的計劃。
而張鳳琴和花娘的到來,讓他看到了這個計劃的希望。
■ 難題
2023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播出了對樊金林的採訪,專題報導了他的“新式養老院”。安奶奶、張鳳琴和花娘都上了電視。 2月5日,央視新聞在微博發布了報導視頻,“95後開了家年輕人都眼饞的養老院”迅速登上熱搜。除了經典的“石榴煎酒”以外,張鳳琴和花娘打遊戲的場景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不少人在評論和轉發里提問:“今年24歲,多少錢能入住?”

和大多數人的設想截然不同,按照樊金林的計劃,電競養老院將會以免費運營為目標。通過參加訓練和配合拍攝減免費用,甚至全部免費入住,這是樊金林和奶奶們達成的協議。在未來的規劃中,他也準備將這個思路貫徹下去:用視頻流量收入來解決費用問題,讓奶奶們不花大價錢也能過上有趣的日子。
但想把一支老年電競戰隊真正組建起來,遇到的問題要比想像中更多。就像每一個電競俱樂部一樣,最重要的是人才。怎樣找到像張鳳琴和花娘這樣合適的老人,是首要的問題。

樊金林告訴我,有不少老人都來主動找過他。有的是子女已經全部移民加拿大,有的是被返聘多年的大學教授,都表示自己不差錢,就想來這兒住,跟著一起拍視頻。但樊金林並沒有立刻答應下來。 “這不是錢的問題。”他對我說,“我們想記錄的還是那種最普通、最樸實的平常老百姓。可能不需要很多錢,他們也能在這兒找到快樂。”最終,在樊金林的溫聲勸慰下,幾位心情迫切的老人同意了按照報名順序排隊,暫時在家等候通知。
培訓環節也有不小的難題。選定《英雄聯盟》的“雲頂之弈”模式作為奶奶們的主打遊戲,也是樊金林思考後的結果。誕生於2019年的“雲頂之弈”採用自走棋玩法,對操作和反應速度的考驗較低,比起MOBA類游戲的經典玩法簡單很多,主要考驗的是陣容搭配和武器匹配的思路。對幾乎毫無操作基礎的老人來說,“雲頂之弈”是個易於理解和上手的選擇。

張鳳琴和花娘口中的小老師,實際上是樊金林的兩位助理李想和竇培元——後者被奶奶們親切地稱為“竇竇”。作為同齡人,他們的日常工作是協助樊金林拍攝短視頻和運營媒體,順便教奶奶們打遊戲。在熱情之下,張鳳琴和花娘學得都還算順利,但要說到建立專業戰隊,樊金林和同伴們都很清楚,他們的水平並不足以擔任教練,還得聘請專業人才。另外對老年戰隊來說,一個合適的隊醫尤為重要。這些都是未來需要一一解決的問題。
一支戰隊加上替補,至少需要七八個人。而目前包括張鳳琴和花娘在內,樊金林這裡只有3位成熟選手。他想把剩下的名額留給許昌之外的老人。第一支老年電競戰隊,他希望做成全國性質的。將四面八方的爺爺奶奶們邀請到他親自設計打造的電競養老院裡來,共同生活,一起訓練,辦成一屆讓所有人都感到振奮的老年電競賽事,再將收入用來支持養老事業,真正提高老人們的生活質量——這不僅是他的願望,也是奶奶們的願望。提起要跟年輕人比試比試,花娘的眼裡總是閃過一點興奮而略帶羞澀的光芒。

“為什麼沒送雞蛋他們也願意出鏡”的問題,此時也得到了真正的解答——短視頻可能是假的,但相聚的時光是真實的。和同齡的老姐妹們一起學著玩一款年輕人都在打的遊戲,她們本來寂寞的生活變得更有意思了。比起一顆免費雞蛋,她們更珍視遊戲帶來的快樂。
■ 相聚
剛過完年沒幾天,樊金林又來到了網紅養老院福興院。電競室的樓上漏水,他忙著來和物業協商解決。好在還沒正式開業的養老院裡目前還無人居住,一切嶄新的設施都還在等待著老人們到來。去年11月疫情高峰之後,根據許昌本地的防疫政策,本來已經準備好開業的電競養老院暫時擱置了下來,奶奶們的電競訓練也不得不暫時中止了。
這一停就是將近4個月,從冬天等到了開春。自從開始學習遊戲,張鳳琴從來沒有跟遊戲分開過這麼長時間。待在家裡,她不時翻看著自己的筆記本,回憶著握緊鼠標的感覺。

在中原大地逐漸返青的田野上,張鳳琴和花娘期待著再次在“雲頂之弈”里相聚。她們很想念“星界龍”,也很想念對方。對於奶奶們來說,她們剛剛度過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冬天,一切都應該有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