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也曾遊戲成癮,半夜溜進辦公室並打破世界紀錄


編者按:本文是《Minesweeper》的試讀章節,這是一本講述《掃雷》遊戲歷史的新書,作者Kyle Orland將帶你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的微軟,詳細記錄了《掃雷》是如何吸引無數員工,並幫助公司開拓Windows遊戲領域的故事。

1990年,《掃雷》的早期版本在微軟內部發布後迅速走紅。

“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找什麼測試人員。”曾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微軟娛樂部門首席產品經理的利比·杜贊·納托爾說,“只要你在大廳裡走一圈,就會在同事的電腦上看到它。當時我們在微軟經常工作到深夜,有時候到晚上9點會休息片刻,玩一局《掃雷》。”

“毫無疑問,它在微軟內部經過充分測試。”第一代Windows娛樂合集(Windows Entertainment Pack)的產品經理查爾斯·菲茨杰拉德補充說,《掃雷》正是在這個合集里首次亮相。程序員羅伯特·唐納也說,他不用專門找測試員來幫忙完善產品。 “每當有人在遊戲裡發現漏洞,我就會讓他發一張截圖過來,接下來就是尋找程序中的邏輯錯誤。”

在初次接觸Windows系統的用戶看來,《掃雷》其實很有些難度……

另一位產品經理布魯斯·瑞恩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有一回他收到營銷部門同事邁克·斯萊德的郵件,斯萊德堅持認為《掃雷》的專家難度根本不可能打通。 “他告訴我都試過20次了,根本過不了。”後來瑞恩走進對方辦公室親自示範,花10分鐘打通了一局專家模式,才終於說服了他。

雖然微軟辦公室裡坐滿了注重邏輯思維的工程師,但並非所有人都喜歡《掃雷》,這引發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微軟員工都善於分析,他們喜歡《掃雷》的嚴密邏輯性,但也有同事說完全搞不懂這遊戲哪裡好玩。很多人胡亂點擊,一觸到地雷就完蛋了,他們覺得這就是一款完全靠蒙的遊戲。”

比爾上癮了

在微軟內部,《掃雷》成功地吸引了最重要的支持者。 “比爾上癮了。”菲茨杰拉德說。

身為微軟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有錢購買更高級、更精緻的娛樂產品,但他對《掃雷》更感興趣。 “我記得比爾發郵件問我,剛剛在10秒內完成了一局初級《掃雷》,這成績還行吧?”瑞恩回憶說,“我告訴他10秒真的很好了,目前紀錄是8秒。很顯然,由於比爾的成績非常接近世界紀錄,他立馬樹立了一個新目標,那就是打破紀錄。”

瑞恩透露,蓋茨對《掃雷》實在太上癮,以至於他不得不將游戲從比爾的電腦裡卸載掉。但這仍然不足以阻止蓋茨朝著他的目標邁進。 “由於記錄高分的文件很容易修改,我們定了個規矩,那就是當你破紀錄時,必須有人在場看到。”菲茨杰拉德說,“某個週日下午,我們突然收到比爾發來的郵件:’嘿,我剛剛拿到了一個新的高分,就在邁克·霍曼(前微軟總裁)的電腦上。’當時我們都懵了。”

早期的Windows版本里並沒有幾個遊戲,那時微軟也從未想過大力發展遊戲軟件

瑞恩也對那次離奇經歷記憶猶新。那天下午,蓋茨打電話叫他到公司,然後和另外幾名同事圍坐在霍曼的電腦前,確認他的《掃雷》初級難度新高分——5秒。 “我們來到辦公室時已經晚上7點了。霍曼曾是波音的高管,沒什麼幽默感,所以……比爾下班後一直待在公司,然後溜進總裁辦公室,只為了玩《掃雷》,這畫面太怪異了。”

“那時我才意識到,一款遊戲究竟可以浪費多少寶貴時間。”唐納說。

無法打破的紀錄

鮮為人知的是,為了戒掉蓋茨的遊戲癮,微軟的一些關鍵員工採取過極端干預措施。

“梅琳達的職位比我高一級,但我們屬於同一個部門。”瑞恩說。梅琳達·蓋茨是比爾·蓋茨的前妻,二人在1994年舉辦婚禮,而在蓋茨對《掃雷》上癮的1990年,他倆正開始約會。

延伸閱讀  成為永久的伙伴:上海靜默時,他們在“動森”裡舉行婚禮

據瑞恩回憶,有一天梅琳達把他叫進辦公室,拜託他幫公司個忙,不要再和比爾分享《掃雷》的紀錄了。梅琳達坦白說,蓋茨對遊戲的關注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有很多重要決定要做,不該佔用他的時間。

經過仔細考慮,瑞恩決定說服蓋茨,讓他相信《掃雷》的最高分紀錄永遠遙不可及。 “雷的分佈是隨機的,如果所有地雷都聚集在右下角,那麼玩家完全可以1秒通關。你只要玩的次數多,總有希望做到這一點。”

1993年,蓋茨和未婚妻梅琳達(前排左二)觀看籃球比賽

為了實現“無數局”《掃雷》,瑞恩使用了一個叫做“Macro Recorder”的Windows程序——它會自動點擊屏幕的某個地方,緊接著一遍又一遍地開啟“新遊戲”。 “我讓它自動運行之後就去開會了,大約4小時後,它只用了一次點擊就清掉了地圖裡的所有地雷。當時我甚至不在辦公室裡,覺得它相當高效。”

隨後,瑞恩將“1秒鐘”的新紀錄截圖發給蓋茨,並在郵件裡寫道:“抱歉,你的5秒鐘紀錄已經被永遠超越,我認為你不可能在1秒內完成挑戰。”

瑞恩從來沒想過會收到回信,因為對微軟員工來說,沒有什麼比收到蓋茨的郵件更可怕了。但次日上午,瑞恩就在自己的郵箱頂部看到了蓋茨的回复。蓋茨自嘲地將“董事長被取代”作為郵件標題,並寫道:“我的關鍵技能正在被電腦取代,科技發展得太快了,當機器能夠比人類更快速地做事時,我們如何保持人類的尊嚴?”

“1秒”世界記錄

瑞恩說,蓋茨的這句話聽起來很有詩意。 “當時大部分人寫郵件都非常簡略,會出現很多拼寫錯誤,但比爾確實花時間思考了這個問題……我甚至感覺,他就像在寫自己的墓誌銘,或者類似的東西。”雖然蓋茨的語氣似乎很絕望,不過瑞恩知道他是在開玩笑,因為郵件的下一句是:“我想得試試中級難度了。”

“他的想法是:’好吧,來看看還有什麼是機器贏不了我的。’”瑞恩說。

第一個爆款

在某個平行宇宙裡,《掃雷》可能仍然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測試程序,只在微軟內部流傳,被包括蓋茨在內的一小群員工記住,永遠不會被公眾知曉。事實上,微軟最初只想將它作為圖形界面編程的自學教程中的一部分,沒打算面向消費者發布。

即便科特·約翰遜(《掃雷》的程序員之一)和唐納確實有意製作一款商業化遊戲,他們也不太可能在微軟做到,畢竟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微軟並不是一家遊戲公司。

“如果談論遊戲,當時我們唯一的一款就是《微軟飛行模擬》。”瑞恩說,“但如果你玩過的話,就知道它根本不算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遊戲。《微軟飛行模擬》很有趣,吸引了不少愛好者,但至少在那個年代,遊戲裡沒有任何分數或者勝利條件,也沒有能驅使你做任何事情的目標。”

《微軟飛行模擬》最早的版本誕生於1982年

在Windows 3.0問世前,早期Windows版本里包含一款預裝遊戲《黑白棋》(Reversi,也稱為《翻轉棋》或《奧賽羅棋》)。這款棋盤遊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規則簡單,但對玩家不太友好——單人在與AI對局時沒有太多學習空間,也找不到任何幫助文件。 “很多人只玩一次就放棄了,還會吐槽說《黑白棋》裡連最高分數都沒有。”

直到1990年5月,Windows 3.0的發布讓微軟內部的一些人相信,公司應當投入更多精力製作和銷售Windows遊戲。因為Windows 3.0第一次預裝了微軟《紙牌》,這是Windows遊戲歷史上的首個爆款。

紙牌熱潮

“我們在發布Windows 3.0之前就知道,幾乎所有員工都很喜歡玩紙牌。”瑞恩回憶說,“我們得謝謝它,這款產品令我們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然而我們並不確定公眾是否會喜歡……當時微軟是一家非典型的公司,直到最後時刻才決定推出《紙牌》,而且幾乎沒有對它做任何宣傳。”

不過,《紙牌》很快就吸引了海量玩家。 “看到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玩,遊戲總時長甚至達到了數百萬小時,大家都很震驚,這完全出乎意料。”

延伸閱讀  微軟收回了我的XGP

隨後幾十年間,世界上每一台預裝《掃雷》的Windows電腦裡都會安裝一份《紙牌》遊戲。這使它成了極少數與《掃雷》同樣歷史悠久,且擁有深遠影響力的電腦遊戲之一,也讓許多人在潛意識中建立了這兩款免費遊戲之間的緊密聯繫。

但就純粹的用戶使用率而言,《紙牌》在所有Windows遊戲中獨占鰲頭。在回顧計算機歷史的《友好的橙色光芒》(The Friendly Orange Glow)一書中,作者布萊恩·迪爾寫道:“根據Windows系統的遙測統計,微軟得到了人們在電腦中使用各種程序的粗略數據,發現《紙牌》是排名前三的程序之一……領先於Word和Excel。”

《紙牌》開發者Wes Cherry在當時還是一名實習生,他本來只是想練習編程技能,不曾想竟開發出了Windows中最受歡迎的遊戲之一

Media Metrix也曾提供類似的歷史數據。數據顯示,2000年3月,《掃雷》在美國擁有大約730萬名玩家,而同月8700萬名家用電腦用戶中,多達2230萬人都在玩《紙牌》。

“從8歲到80歲,每個人和他們的狗都玩過《紙牌》。”前微軟休閒遊戲設計總監,曾負責管理《紙牌》和《掃雷》現代版本開發的凱文·蘭伯特說,“《紙牌》擁有數億用戶,玩家在這款遊戲上花費的時間,幾乎超過了任何一款Windows自帶程序。”

《紙牌》之所以廣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相對簡單,為玩家提供的容錯空間更大。就算隨意點擊,也很快就能搞懂該怎麼玩,知道如何將顏色交替的紙牌堆疊起來,讓數字依次遞減。作為對比,如果你在《掃雷》中亂點一通,那麼基本上馬上就輸了。很多玩家從未走出“隨機點擊”階段,甚至從來沒有試著去理解網格中彩色數字的含義,以及玩法背後的邏輯規則。

雖然Windows在幫助文件中提供《掃雷》的規則,但許多玩家在看到數字時就被嚇跑了,甚至也不會考慮尋求幫助。 “《掃雷》更奇怪,更考驗數學思維。”蘭伯特表示,“有些人會說,我不喜歡數學,所以也不會喜歡《掃雷》。”

《掃雷》常常讓人聯想到數學測試,《紙牌》則更容易讓人想起充滿活力的慶祝活動。 “《紙牌》的點睛之筆是遊戲結束時的場景,也就是像瀑布那樣落下的紙牌。”瑞恩在談到獲勝後的過場動畫時說,“一張張紙牌依次在屏幕上跳躍,留下五顏六色的痕跡,所以人們一旦獲勝就會很有成就感。”

初代Windows娛樂合集的成功為微軟堅定了信心,為此後進軍遊戲市場開闢了新道路

抓住鼠標

與此同時,《紙牌》還以一種溫和、易於理解的方式,向Windows用戶介紹了全新的圖形用戶界面的概念,包括讓人們熟悉怎樣使用鼠標——對那些習慣於完全使用鍵盤操作的MS-DOS用戶來說,鼠標是一種新的、有時會令人感到困惑的輸入設備。

在Windows誕生初期,很多人需要學習如何使用鼠標。 “培訓者會告訴他們怎樣放下鼠標,或者怎樣分辨左右鍵。”納托爾說,“所以我們想藉助《紙牌》讓人們更熟悉鼠標的用法……幾乎所有培訓者都會在教學中使用《紙牌》。”

納托爾將《紙牌》描述為Windows鼠標操作的一套教程,不過在某些前微軟員工看來,這更像一種自戴高帽式的言論。 “我們確實說過,微軟之所以將《紙牌》加入到Windows系統,部分動機在於讓人們能輕鬆地練習鼠標操作,但那大概是為了刻意展現一些意義。”菲茨杰拉德說,“《紙牌》幫助很多人適應了鼠標,可它首先是一款有趣的遊戲。”

無論如何,對90年代的許多電腦用戶來說,預裝的《紙牌》《掃雷》等遊戲為他們提供了初次使用鼠標的體驗。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從休閒解謎到第一人稱射擊,幾乎所有品類的電腦遊戲都支持玩家使用鼠標操作。

1983年微軟發布了首款鼠標產品,和Microsoft Word封裝在一起發售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遊戲都支持鍵盤操作。”唐納回憶說。但唐納之所以決定將鼠標操作加入到《掃雷》中,是因為他想了解相關的編程知識,並鼓勵玩家同時使用兩個按鍵。 “我想讓人們看到,鼠標右鍵可以輕鬆地用來標記潛在的地雷位置,因為蘋果的鼠標上只有一個按鍵。”

瑞恩還指出,《掃雷》鼓勵玩家使用鼠標右鍵,從而有效推廣了Windows的主要特色。 “當時,許多Windows軟件都支持右鍵操作,但人們很少用,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還可以這麼做……如果有人點擊右鍵看到屏幕上彈出某些東西,可能會非常驚訝。”

正如瑞恩所說,《紙牌》的成功讓微軟意識到:“玩家對遊戲感興趣,我們可以讓Windows變得更有吸引力。在Windows 3.0發布後,如果你想了解人們最喜歡它的哪項功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紙牌》。人們不會提到多線程、多任務,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

在微軟內部,一些高管很快就從用戶的這種反應中發現了營銷機會。 “當時我們正處於DOS時代,所以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我要買一台Windows電腦?為什麼我非得在新硬件上花更多錢?我不想額外花錢了。”瑞恩說,“我們意識到可以將游戲作為一種工具,更直觀地向人們展示圖形用戶界面的運作方式,並且讓更多人對它感到興奮。”

如今,Windows控制著電腦遊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全世界數以億計的PC玩家圍繞這個操作系統構建他們的遊戲裝備。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30多年前問世的《掃雷》《紙牌》等遊戲,電腦遊戲市場不會經歷連續幾十年的繁榮發展。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微軟,讓人們相信游戲將會成為這家公司未來的一項關鍵業務絕非易事。

延伸閱讀  女為悅己者容!陰角少女為了戀愛成為辣妹,只可惜粉毛成為了敗因

 

本文編譯自:arstechnica.com

原文標題:《How Bill Gates’ Minesweeper addiction helped lead to the Xbox》

原作者:Kyle Orland

* 本文係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