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太空機甲遊戲《Zone of the Enders: The 2nd Runner》(以下稱為“《ZOE2》”)在PS2上發售。本作由Konami發行,小島秀夫團隊開發,GONZO負責2D動畫,金子一馬客串設計,組成了空前絕後的全明星陣容。作為第一款將PS2性能發揮到極限的遊戲,《ZOE2》排山倒海的戰斗場面堪比PS3作品,這款史詩般的遊戲被玩家銘記至今。
前一篇:空前絕後的太空機甲遊戲:《ZOE2》開發秘聞
本作之後歷經多次再版,PS3、PS4、Xbox One和PC玩家都可以獲得超越PS2原版的高清體驗,本文將梳理各版本的來龍去脈和細節差異。雖然小島組已經各奔東西,這款經典遊戲卻始終散發著頑強的生命力,在一個又一個平台上綻放出不輸給新作的魅力。或許《ZOE2》就是遊戲界王冠上的鑽石,縱使一度蒙塵,只要再次擦亮,依舊光彩奪目。
另外,重申一下:“Zone of the Enders”儘管習慣上被稱為“終極地帶”,其實在國內並沒有官方譯名,“Enders”一詞指的是“在太空盡頭居住的人們”,“Zone of the Enders”的真正含義為“邊疆地帶”或“極限地帶”。因為譯名在國內沒有統一,故本文對標題不做翻譯,僅取“ZOE”這一縮寫。
■ 延期風波
《ZOE2》的實際開發交給了導演村田周陽,製作人小島秀夫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小島希望將村田培養成接班人,盡量提升這位新人導演的知名度。 《ZOE2》發售前,村田在多家日本雜誌上接受了訪談,本作的日版封面也印上了“製作人小島秀夫、導演村田周陽”的字樣。遺憾的是,因為開發任務緊迫,村田很少接受歐美雜誌的採訪,西方玩家對於這名導演知之甚少,因此《ZOE2》的歐美版只印上了“製作人小島秀夫”的字樣。
小島秀夫為《ZOE2》2002年E3和TGS這兩次展會剪輯了精彩的預告片。最初《ZOE2》預定的發售檔期為2002年末,然而年末發售列表相當擁擠,《鬼泣2》《星之海洋3》《最終幻想戰略版Advance》等大作都計劃在年末發售,這幾款遊戲並非《ZOE2》的同類競爭對手,但依然會影響《ZOE2》的銷量。另一方面,開發團隊也需要更多時間打磨《ZOE2》的素質。 2003年初的發售檔期看上去沒那麼擁擠,權衡利弊之下,小島秀夫同意將《ZOE2》的發售檔期延至2003年初。

出人意料的是,上述大作也紛紛將發售檔期從2002年末延期至2003年初,《ZOE2》再次面臨激烈的競爭。小島對宣傳工作十分賣力,除了各類訪談外,日本雜誌也贈送了超過30萬張試玩光盤,然而各類大作擠壓了本作的市場,《ZOE2》在2003年的日本僅取得了10萬銷量。
小島最終對這次延期後悔不已。站在事後諸葛亮的心態分析,如果《ZOE2》按照原計劃在2002年末發售,其他大作繼續延期,《ZOE2》面臨的競爭會少得多,更高的銷量也會為續作鋪平道路,讓“ZOE”系列繼續發展下去,區區10萬的日版銷量讓這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無論如何,《ZOE2》的開發工作都必須在2003年初告一段落,此時《潛龍諜影3》的引擎逐漸成熟,小島組需要將主力轉向《潛龍諜影3》,而《ZOE2》只能做一些後續的修補工作。
《ZOE2》的日版發售日為2003年2月13日,美版為同年3月11日,歐版則於同年9月26日姍姍來遲。歐版的副標題為《特別版》,除了對幀數和抗鋸齒稍作改善外,遊戲在劇情流程中加入了更多雜兵戰鬥,高空艦隊戰和荒野亂戰等經典關卡可以作為單獨任務反復挑戰,新增的Extreme最高難度提升了遊戲的耐玩價值。

在日本之外,《ZOE2》賣出了大約30萬,因為《潛龍諜影3》的開發完成度不足,《ZOE2》沒有附贈《潛龍諜影3》的試玩版。歐美市場對於機甲遊戲的熱情遠不及日本,失去了贈品的加成,自然沒人對《ZOE2》的歐美銷量抱有期待。 Konami為《ZOE2》提出了100萬銷量計劃,主要目標在日本,日版的失利讓100萬變得遙不可及。
小島秀夫沒有徹底死心,2004年1月15日,《ZOE2》在日本發售了《特別版》,將之前歐洲獨占的新增內容帶回了日本。日本的《特別版》售價為3300日元,遠低於PS2遊戲的標準售價6800日元,這種廉價戰術被小島秀夫稱為苦肉計。村田周陽則表示“很多作品第一次登場的人氣都不高,初代《高達》在電視上首播的收視率並不理想,後來重播才翻盤,《ZOE2》同樣有翻盤的機會”。
問題在於,2004年初的日本遊戲市場依然競爭激烈,除了《寶可夢:火紅·葉綠》這樣的超級大作,還有其他遊戲的加強版,比如《星之海洋3:導演剪輯版》雖然售價6800日元,卻在日本賣出了15萬,而《ZOE2》的《特別版》僅在日本賣出4萬。就算只論加強版的銷量,《ZOE2》也再次落敗了。
小島秀夫依然試圖打造一條有別於“潛龍諜影”系列的動作遊戲產品線,但他不再指望日本市場。按照這一思路,導演村田周陽開發出代號“野人”(Guy Savage)的實驗品。因為歐美市場對機甲遊戲缺乏興趣,“野人”變成了一款操作人類擊倒喪屍的遊戲。 Konami認為這款遊戲的飆血畫面就算以美國的標準來看也太刺激了,叫停了開發。 “野人”最終成了《潛龍諜影3》附贈的小遊戲,為了降低刺激程度,小遊戲變成了黑白畫面。

■ 高清合集
經歷了漫長的沉寂後,初代《ZOE》和《ZOE2》以《ZOE:高清合集》的方式於2012年10月25日發售。小島秀夫希望《高清合集》成為系列的“再啟動”,為續作鋪平道路,卻再次折戟。因為Konami的預算有限,《高清合集》外包給一家美國的二流公司High Voltage Software,移植水準低劣。

《高清合集》的初代《ZOE》缺少了部分特效,但幀數還算流暢。至於《ZOE2》,不僅缺少特效,連幀數都遠遜於PS2版。 Xbox 360版《ZOE2》經常跌至30幀,PS3版更是跌至20幀,導致嚴重的拖慢現象。最初《高清合集》甚至打算推出PSV版,隨後這一掌機版本被悄悄取消,原因顯而易見:High Voltage Software連主機版都搞不定,自然不可能搞定掌機。
2013年7月16日,日本公司HexaDrive為PS3版《ZOE2》推出了修復補丁。 HexaDrive之前曾開發過Xbox 360版《Rez》和PS3版《大神》,在高清化外包行業擁有不錯的口碑。 PS3版《ZOE2》的修復補丁對程序進行了完全重構,High Voltage Software的劣質引擎被放棄,改用HexaDrive的引擎,幀數和畫質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3D部分的渲染分辨率從1280×720提升至1280×1080,並增加了FXAA抗鋸齒,幀數比PS2版更流暢,缺失的特效不僅得到了修復,還將粒子運算提升至高清水平。

儘管HexaDrive的修復補丁立竿見影,長達9個月的空檔依然讓PS3玩家感到不快,Konami甚至沒有給Xbox 360提供修復補丁所需的預算,導致Xbox 360玩家的體驗至今沒有得到改善。
小島秀夫和新川洋司曾在2012年公佈過《ZOE3》的早期概念模型和設定圖,Jehuty不再是金屬化的機甲,而是一尊活生生的魔神。為了照顧歐美市場,小島希望將《ZOE3》從科幻機甲遊戲轉變為奇幻神話遊戲,如此劇烈的改變能否被玩家接受,小島心裡也沒底,因此他放出了幾張圖片測試玩家的反應。很多玩家並不贊同這種改變,小島隨後承諾早期概念設定會被廢棄,《ZOE3》將回歸傳統的機甲路線。

2012年的小島組忙於開發《潛龍諜影5》,暫時擱置了《ZOE3》。 2015年《潛龍諜影5》發售後,小島秀夫與新川洋司、村田周陽等人離開Konami自立門戶,《ZOE3》就此沒了下文。
儘管2012年的這次“再啟動”沒有達成目標,但依然留下了一些素材。 《高清合集》中的《ZOE2》對無線電畫面的2D頭像進行了重繪,修復了原版模糊的像素。 Konami還推出了大量設定集、音樂CD和模型玩具等周邊,開發者也藉此機會分享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秘聞,其中包括《ZOE2》中最大的謎團“Haidara”。
美國Konami曾經為怎麼翻譯“Haidara”這句台詞絞盡腦汁,其實日本聲優也不知道這個詞的意義,“Haidara”是村田周陽隨便亂寫的台詞。村田認為語言會隨著時間慢慢發生變化,幾百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有很多現代人聽不懂的古語,《ZOE2》將時間設定在2174年,肯定也會有現代人聽不懂的未來語,所以他隨便寫了一句“Haidara”,如此真相讓所有人哭笑不得。
■ 幸遇伯樂
小島秀夫自立門戶後,網絡上多次出現他將以外包形式開發“潛龍諜影”或“寂靜嶺”新作的傳言,小島反駁了這些傳言,他表示自己在《死亡擱淺》等新IP上耗盡了時間,沒有外包開發的餘地。
然而,並非所有團隊成員都追隨小島而去,很多員工離開Konami後加入了Cygames,其中包括音樂家本田晃弘和程序員山內祥司。曾負責PS3版《ZOE2》修復補丁的程序員堀端彰也加入了Cygames,他們為《ZOE2》的複活提供了契機。
提到Cygames,大部分玩家想到的往往是《碧藍幻想》和《賽馬娘》等手游,其實Cygames的社長渡邊耕一在20年前還是個主機遊戲開發者,正是《ZOE2》讓渡邊體驗到了什麼是一流水準的主機遊戲。無論是畫面、手感還是演出,《ZOE2》展現的超強素質都讓渡邊永生難忘。正因如此,Cygames才會開出高薪將上述人才收入麾下。

2016年,渡邊耕一提出開發PS4版和Steam版《ZOE2》的請求,Konami的製作人岡村憲明很快批准了請求,這一版本的副標題為《火星》(Mars)。考慮到PS3版修復補丁的效果已經比較完善,《火星》不能滿足於繼續提升分辨率,必須做出更大的變化。
為了適應4K分辨率,《火星》對全部遊戲素材進行了重繪,貼圖是其中的重點。 PS2版貼圖限於尺寸和顏色放棄了很多細節,《火星》根據設定圖盡量還原了這些細節,並為貼圖加入了法線。焦外景深(Bokeh)、高動態範圍(HDR)、屏幕空間反射(SSR)、環境光遮蔽(AO)等現代特效的加入,讓《火星》的畫面足以和PS4新作相提並論。


《火星》還增加了觀賞動畫的劇院模式、大幅降低門檻的Very Easy難度,以及方便切換武器的專業操作(Pro Mode)按鍵配置,音效則支持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
至於新增的VR模式,Cygames做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調整,座艙右側加入了一個用於指示當前機體姿態的模型,投技等大範圍招式也降低了屏幕晃動幅度,改善了玩家的眩暈感。總體而言,儘管視角在高速戰鬥中頻繁變化,只要座艙鎖定了一個目標,玩家始終盯著敵機看,眩暈感就不明顯,反而是戰鬥結束後的探索狀態更容易眩暈。

PS4和Steam平台的《火星》毫無疑問是當前最好的《ZOE2》版本,只有配音問題算得上白璧微瑕。歐美版《火星》沒有提供日語配音,PS4玩家可以切換服務器或購買光盤,Steam玩家想要正常的日語體驗就必須切換到日區。儘管Steam版可以通過模組實現日語配音,但無線電部分的日語無法和畫面同步。
作為多次再版的冷飯,《火星》依然沒有取得銷量上的成功,不過Cygames對於這樣的結果已經感到滿意。渡邊耕一認為《火星》為Cygames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有助於其他主機遊戲的開發。

《火星》於2018年9月發售,此時微軟給Xbox One推出了《高清合集》的兼容補丁。雖然《ZOE2》在Xbox 360上的表現沒有任何變化,但Xbox One玩家可以體驗到60幀流暢的《ZOE2》。儘管這個補丁依然缺失部分特效,其整體效果卻遠遠超越了PS2版,微軟用戶終於得到了一個還算體面的補償。
展望未來,渡邊耕一將《ZOE3》視為夢想中的新作,這一夢想其實很難實現。 Cygames僅僅招募了一群有實力的程序員和音樂家,距離全盛期的小島組依然相去甚遠,當年的豪華團隊如今早已各奔東西。
小島秀夫、新川洋司和村田周陽在離開Konami後依然是小島工作室的核心人物,目前他們正在開發《死亡擱淺2》和一款微軟發行的未知新作。
西村誠芳和岡村憲明留在了Konami,前者擔任了2019年的手游《惡魔城:魂之魔法書》的美術,後者則是如今Konami地位最高的資深製作人。
政尾毅成為了Square Enix的美術,在2010年的PSP版《皇家騎士團:命運之輪》中,他為角色重新繪製了頭像,這些素材沿用至2022年的高清版《皇家騎士團:重生》。

儘管這些“ZOE”系列的開發者如今依然在遊戲行業拼搏,但他們重新聚首的可能性接近於零。正因如此,《ZOE2》才會成為一款空前絕後之作。另一方面,《ZOE2》在各類高清主機和PC上逐漸完善的表現,又讓玩家聊以慰藉。雖然小島組已經各奔東西,這款經典遊戲卻始終散發著頑強的生命力,在一個又一個平台上綻放出不輸給新作的魅力。或許《ZOE2》就是遊戲界王冠上的鑽石,縱使一度蒙塵,只要再次擦亮,依舊光彩奪目。

* 本文係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