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貨業認為紅海復航後船公司會透過控艙避免運價暴跌。(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丹麥著名的海運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預測,假如商船恢復航行紅海,貨櫃船運的運價很可能在6個月內下降60%至70%。對此國內兩家超大型攬貨公司與兩家上市櫃攬貨公司都認為不致於,因為跌六到七成已經低於成本價,船公司近幾年透過控艙方式穩定運價已經很熟練,應該不會讓運價出現暴跌現象。
攬貨業認為,Sea-Intelligence的分析是本周發布的,該機構是以哪個運價為基準來估算運價會跌六到七成不知,如果用農曆年前市場較高的運價來估算,美國線每大箱(40呎櫃)運價以4000美元來估算,跌六成只剩1600美元,約是目前美西線最大型的1.3萬箱貨櫃船的成本價,跌七成就只剩1200美元,會虧損嚴重。
歐洲線運價表現原就不如美國線,農曆年前每大箱3000美元的運價,光跌六成就只剩1200美元,跌七成剩900美元,即使是用2.4箱最大型貨櫃船,船隻不繞行好望角,復航紅海後成本價也要1300美元。
超大型攬貨業A公司認為,船公司2月份大量減班,估計運價不會再跌,3月還想漲價,現在就看3月貨量多少,如果3月貨量起不來,不用等復航紅海,船公司就會給出低廉的特別運價。
超大型攬貨業B公司則認為,復航紅海後,運價是會下修,但估計不會低於去年的長約價,主要原因是船公司現在賺得很飽,不需要降價求貨付貸款。去年長約價都有簽在成本線之上。
大型攬貨業甲公司認為,船公司現在都很有默契,市場不好會透過減班控艙穩住運價,不會讓運價暴跌。乙公司則認為,跌破五成是有可能,實際跌多少主要看市場現實狀況。
Sea-Intelligence的預測,假如紅海航線重新開放,貨櫃船運的運價很可能在6個月內下降60%至70%,不僅會改變貨櫃船公司的獲利模式,還可能使市場回到2023年底的供需失衡狀態。
Sea-Intelligence指出,貨櫃公司雖然不願意面對價格暴跌,但市場競爭壓力可能迫使他們降價求貨,以保持市場佔有率。
海運界高階則指出,紅海危機解除,船隻復航紅海,免繞道好望角,釋放出來的運力加上新造船持續交船增加的運力,會讓運力供給明顯過剩,船公司將因而不得降價求貨。
標題:紅海復航運價會跌7成? 攬貨業認為透過「控艙」不至暴跌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