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現在的一些羽絨服不暖和了?

現在的一些羽絨服不暖和了,即便是大牌子的羽絨服也不是特別暖和。爲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上世紀,羽絨服剛剛推向市場的時候,貨真價實,裏面有很多真實的羽絨。甚至有的羽絨太大,經常鑽出外面的布料,弄得人變成了白鴨子,或者變成了大白鵝。後來隨着生產工藝的提高,羽絨變得細小了,也更暖和了。衆所周知,貼着鴨子或鵝身體的那一層細小的羽絨才是最保暖的,而外面的羽毛是不保暖的。羽絨服要想保暖,就要在裏面填充貼着鴨子或鵝身體的那一層細小的羽絨,而不能摻和外面的羽毛。按理說,既然是羽絨服,就應該在裏面填充貨真價實的羽絨,而不能摻雜其他假的東西。當羽絨服推向市場的時候,很快就獲得了人們的認可,也很快就淘汰了皮衣皮褲。甚至很多羽絨服銷往國外,創造外匯。那時候的羽絨服非常暖和,即便是在數九寒冬,人們穿着羽絨服也仍然感覺到很暖和,身體會出汗。而到了現在,羽絨服似乎按照價位分出了檔次,價位越高的填充羽絨的數量也就越多,價位越低的填充羽絨的數量就越少。以一款知名的羽絨服品牌爲例,售價在1000元以上的羽絨服,填充羽絨數量在50克到64克之間。售價300多塊錢的羽絨服和羽絨褲,填充羽絨數量,應該在25克到38克之間。這是理想的填充數量,而到了真實的市場上卻並非如此。

有人做過抽查,知名羽絨服和羽絨褲的羽絨填充數量只有三克,一時引發熱議。這三克的羽絨填充在肩部,填充在肘關節處,填充在膝蓋,其他的地方卻沒有填充。甚至有一款售價700多的羽絨褲,充絨量也僅有三克。記者採訪了這家羽絨服生產商,生產商卻不會認這種現狀,而是認爲自己按照標准的數量在填充,沒有摻假。但這種說法總是站不住腳,因爲向來生產商就會說謊,除非調查者看到的那種羽絨服和羽絨褲不是他們生產的,或者說檢查的是冒牌貨。按理說,品牌生產商應該按照國家標准來生產,不應該欺騙消費者,因爲他的羽絨服售價比較高,有品牌溢價屬性。老百姓購买羽絨服,會購买它的品牌價值。既然有品牌價值就不能摻假,就要對得住老百姓的信任。可往往事與愿違,很多羽絨服都出現了填充羽絨過少的問題。只要生產商在裏面填少量的羽絨,摻雜其他的不是貼着鴨子或鵝身體生長的那一層羽絨,就很容易蒙混過關。現在的生產工藝比較發達,即便生產商填充了一些不保暖的羽絨,也仍然可以騙過人們的眼睛。因爲那些不保暖的羽絨可以做得非常柔軟,非常輕,不像上世紀剛推出羽絨服的時候,那些不保暖的羽絨從布料裏面鑽出來。

展開全文

有了新的生產工藝,沒有用在保暖的羽絨填充數量上,卻用在了造假上,怎么說都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爲。但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怎么回事,以爲买到了品牌羽絨服就一定會保暖,其實監管部門已經完全失職。監管部門作爲權力系統的部門,應該嚴格把關,不應該放過假冒僞劣的羽絨服。但資本進入了羽絨服生產和銷售市場,會搞很多無底线操作,會买通權力系統的審核官員,讓他們輕松放行。看看人們喫到的食物,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很多食物都有農殘超標的問題,而審核部門卻輕松放過。食物都這樣,羽絨服就更是這樣了,又不是入口的東西,只是穿是穿不壞人的。有了這樣的指導思想,審核部門就會放寬限制。羽絨服生產商會根據羽絨服的價格來填充羽絨,本身也是一種市場生產趨勢,是一種符合經濟規律的做法,但這種填充很快就會偷工減料,因爲業內的標准並沒有得到落實,權力系統的官員也沒有嚴格審核,只是拿錢辦事,最終放松了管控,致使很多羽絨服偷工減料。按理說,羽絨服生產商會根據填充羽絨的多少來定價,按照價格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價格越高填充的羽絨數量越多,也要按照國家標准來填充。但時間長了,他們就會偷工減料,把標准降低,本來應該填充50克的羽絨,卻降到了25克,本來應該填充25克的羽絨,卻降到了三克,而羽絨服和羽絨褲的價格卻沒有多少變化,怎么說都是坑害消費者的行爲。

有了這些羽絨服大量上市,人們穿的羽絨服當然不會暖和了。很多人相信大牌子的羽絨服,認爲有一定的品牌就一定質量過硬,比普通小牌子的羽絨服要好得多。但也只是相對好一些,大牌子的羽絨服仍然會摻假,300多塊錢的羽絨服填充的羽絨數量只有三克,其他的都是不保暖的材料,而小牌子的羽絨服只是打着羽絨服的標志,裏面卻沒有多少羽絨,或者說沒有多少保暖的羽絨,都是那些不保暖的羽絨填充到裏面,當然不會暖和了。人們似乎已經失去了話語權,即便購买了羽絨服,也沒有質疑廠商的權利,或者說只是質疑,卻不能搞科學論證。即便由記者拆解羽絨服,發現大品牌羽絨服內只有三克羽絨,也不能拿羽絨服生產廠商怎么辦,當然也不可能挑战整個羽絨服生產的潛規則。

如此一來,羽絨服銷售如火如荼,很多羽絨服都賣到了國外,但賣到國外的羽絨服加絨數量比較多,而國內的羽絨服加絨數量比較少,出現了雙重規則,卻不是消費者能夠明白的。難怪外國人在產品質量售後方面要對中國人實行雙重標准,中國人自己對自己也實行了雙重標准。究其實還是審核出了問題,國內審核非常寬松,而國外的審核非常嚴格。審核嚴格,有利於民生;審核寬松,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卻不一定有利於民生。如此來看,人們穿的羽絨服不暖和,就是必然現象了,不太可能改變多少。人們要想穿的羽絨服暖和一些,那就去購买大牌子昂貴的羽絨服吧。說白了,暖和的羽絨服是爲權貴設計的,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也就只能穿不暖和的羽絨服了,卻自認爲暖和,就像古代人知足常樂一樣……


標題:爲什么現在的一些羽絨服不暖和了?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