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卸任和信院長 交棒褚乃銘

Spread the love


執掌35年和信治癌醫院院長黃達夫(左)昨卸任,交棒給新任院長褚乃銘(右)。記者邱德祥/攝影

創設台灣首家「醫院」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黃達夫,執掌和信卅五年,昨卸下院長職務,交棒給新任院長褚乃銘。如今台灣癌症醫院如雨後春筍,甚至比美國還多,黃達夫感嘆恐拉垮台灣治癌品質,他認為「醫院不能只想著從病人錢包賺錢」,長年以來積極倡議推動「價值醫療」,揮別院長一職後將持續倡議。

癌症已連續四十二年蟬聯十大死因第一名,約卅年前,罹癌等同被宣判死刑,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李國鼎,認為台灣應有專門治療癌症的醫院,邀請正參與美國杜克大學癌症中心規畫的黃達夫回台籌設,在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教授宋瑞樓協助下,最早利用當時市立仁愛醫院的兩層病房,後成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在杜克大學癌症中心,黃達夫看見他們透過不同專科醫師共同照顧最難治的頭頸癌,從五年存活率僅有三成,提升到六成八,打造和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導入「多科整合照顧」,他說「這是我給台灣的第一份禮物」,和信成立的第五年,於和信治療的癌症患者,五年存活率大幅提升至五成五。

黃達夫擔任和信執行長七年、院長廿八年,可能是全台任期最長的醫院院長,黃達夫說,他並非霸佔院長大位,而是推動健保朝「價值醫療」發展是他未竟之事,也是延後交棒的主因。

台灣健保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論量計酬」,使醫師無法花費足夠的時間照顧患者,他的畢生之志,是希望每一分投入的醫療經費都能獲得效果,在未達到此目標前,任何人接班都是接下一項不討好的任務。

黃達夫指出,台灣的癌症醫院有六十七家,美國人口是台灣的十一倍,全美的癌症醫院僅五十一家,台灣醫療政策長期認為是醫療愈普及、民眾愈健康,但頻增加醫院卻是會讓醫療品質愈低落。

今年他已八十五歲,價值醫療聲嘶力竭喊了卅年卻未能改變,感嘆只能再努力。如今新任院長褚乃銘與他的價值、想法相同,醫院應該以病人為中心,需藉由多科整合醫療,「醫院不能想著從病人錢包賺錢」,理念一致就不會有偏差。

即起,褚乃銘接任和信院長,和信也迎來「後黃達夫院長」時代。黃達夫交棒後,將擔任和信董事長,盼和信保持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高於全台平均二成的傲人佳績。


標題:黃達夫卸任和信院長 交棒褚乃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