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22年度中國產業年會上,《2022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去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2658.8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33%。 8年來,遊戲行業關鍵數據首次出現下降,近幾年人們對於“產業下行”的分析與推測至此有了明確的數字佐證。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一些改變的前兆:“網絡遊戲正能量引領計劃”和“網絡出版技術創新發展計劃”表達了對遊戲行業的扶持態度;“遊戲再認知”成為社會肯定遊戲價值的新共識。整體來看,行業回暖不僅是遊戲從業者的期待,也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在這個過程中,我總是更關心獨立遊戲和獨立遊戲開發者們。與大中廠商相比,獨立開發者的抗風險能力總是更弱一些。這當然與獨立遊戲自身的特質有關,但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認真思考:正如產業年會上發布的信息讓從業者們感受到曙光一樣,當“行業回暖”之風吹拂到身上,獨立開發者們也可以做出更多準備。
■ 理想與現實
與工業化開發的遊戲相比,獨立遊戲總帶著一種劍走偏鋒的氣質。尤其是在國內,由於玩法、風格乃至大多發售於單機或主機平台等等特質,獨立遊戲甚至分擔了一部分玩家對國產遊戲“叫好又叫座”的期待——2018年10月,尚在搶先體驗階段的《太吾繪卷》拿到了Steam銷量週冠軍。一年後,銷量超過了200萬份。口碑與銷量雙收,為國產獨立遊戲掙到了不少面子。

這或許也是我們想從獨立遊戲中看到的氣質:在這裡,玩家留存、遊戲流水不是最重要的,理想化與獨特風格才是吸引人的地方。不過,你或許已經註意到了,某種意義上說,獨立遊戲會讓開發者更容易陷入“難以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境地。表達自我、注重創意、追求理想當然是好事,但“活下去”是更加重要的前提,畢竟我們已經聽過那麼多僅憑理想和熱情就投入遊戲製作,然後折戟沉沙的故事。
獨立製作人們的確需要做好準備。其中最直接也最重要的自然是錢。足夠的資金是完成作品的基礎,自負盈虧無疑最為理想,但假如有接受投資的機會——不論是大廠和投資人的讚助,還是參加比賽獲取獎金——同樣不容錯過。優秀如《茶杯頭》,製作人在開發初期也抵押了房子,但不久之後,他們獲得了微軟的讚助,這筆贊助對遊戲最終成功上市起到了很大作用。

發行與平台也同樣重要。每個開發者都希望自己的遊戲被更多人看見,獲取更多流量,出海賣到全世界。但這也意味著,需要把大多數時間、精力與資金投入到遊戲製作上的獨立開發者們很難僅憑自身力量做好發行工作。
實際上,在重視資金、技術、宣發的同時,獨立開發者們還需要理解行業與趨勢。這其實也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獨立遊戲也許在創作和表達上不囿於主流,但既然產業下行的寒風一視同仁地降臨到所有從業者身上,那麼同樣地,復甦帶來的機會也面向所有人。
要準確理解行業趨勢,前不久舉辦的產業年會是十分直觀有效的途徑。在眾多議題中,“遊戲再認知”是最值得關注的概念之一。
■ “遊戲再認知”
音數協副秘書長、遊戲工委秘書長、電競工委主任委員唐賈軍在發言中提到,“遊戲再認知”的核心在於經過20多年發展,遊戲本身固有的科技、娛樂、藝術、社會、文化等屬性得以湧現,行業需要打破以往對遊戲認知的慣性和局限,重新看待遊戲的本質。
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遊戲再認知”視為行業重新定義遊戲價值的標誌之一。這意味著社會已經開始肯定遊戲在多個領域的價值,並且通過產業年會具象為政策風向的變化:未來游戲產業將會提倡更健康的發展,更注重提升遊戲的品質,更強調全球化與遊戲出海,以及遊戲與其他行業的跨界融合,與傳統文化的聯繫。
我們的話題當然還是獨立遊戲。作為“遊戲”這個整體概念的一部分,社會對遊戲認知的變化毫無疑問也會覆蓋到獨立遊戲上;而從實現價值的角度看,獨立遊戲也許比商業遊戲更具優勢——一直以來,玩家與行業對獨立遊戲都帶著足夠的包容:獨特的觀點、鮮為人知的知識與故事、對某項文化切片的展示、優美的語言和音樂……只要有一項突出,獨立遊戲就有機會脫穎而出,將自己的價值展示給所有人。
這讓我想起了《6棟301房》,一個相當有代表性的獨立遊戲。我最早見到它是在一所大學舉辦的遊戲開發者大會上,幾位學生創作者用樸素的畫面和故事表達了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關懷。當時它令人驚艷,但仍需打磨。

我再次聽到《6棟301房》的名字則是在將近一年後,它在2022年的GWB騰訊獨立遊戲大獎賽中拿到了“社會價值獎”,獲得30萬元獎金,並且在同年9月正式發售。
從學生作品到成功發售,《6棟301房》的經驗頗值得獨立開發者們思考:不論是資金、技術、平台、宣發,還是表達觀點、實現價值,如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能否在追夢途中事半功倍?
事實上,GWB大獎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扮演著類似“專業支持者”的角色,為獨立開發者們提供了豐厚的獎金、平台宣傳資源、對接海外發行商等多項支持。而這些支持正好與獨立開發者的現實需求保持一致。
更重要的是,8年以來,GWB大獎賽和主辦方騰訊遊戲學堂、GWB獨立遊戲孵化器自身同樣也在成長。他們越來越知道獨立開發者們需要什麼,並且給予越來越合適、越來越具體的幫助,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根據自己對遊戲、對遊戲行業的理解,在“讓優秀的獨立遊戲成功走下去”和更廣泛意義上的“遊戲如何實現更多價值”兩個方向上都付出努力。
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從今日(2月27日)開賽的2023年GWB騰訊獨立遊戲大獎賽賽程與獎項設置中發現一些全新的內容。

其中最重要的是讓遊戲在不同領域實現價值。 GWB聯合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騰訊互娛社會價值探索中心共同設立了“數字文化社會價值獎”。參與該獎項角逐的作品需要在保留遊戲性的同時兼具文化價值,以數字載體傳承中華文化。題材可從北京中軸線、三星堆博物館兩大物質文化遺產方向,以及“甲骨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向中,選擇一個或多個進行創作。所有參賽者在參賽期間將獲得以上文化遺產官方授權的數字素材包,獲獎作品可免費入駐“探元數字文化開放平台”,獲得版權保護、確權、授權等權益功能。

而在獎項的“常規設置”上,2023年GWB大獎賽也有不少升級,比如獎金——今年的總獎金池超過了200萬元,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在行業交流方面升級了“同行”平台,努力滿足開發者們找人、找外包、找投資、找工具等多項需求。此外,GWB大獎賽還提升了出海扶持的寬度和廣度:從2022年開始,GWB已與數十家海外發行商展開合作;2023年,GWB大獎賽還將攜優秀參賽作品參加3月的GDC,面對面向海外發行商推薦作品;4月,GWB將在Steam平台為本次參賽作品舉辦推廣活動,提供更多曝光機會。

■ 專業與堅持
沿著“專業”這條線索繼續下去,我們還能看到更多東西。比如說,為什麼像GWB大獎賽、GWB獨立遊戲孵化器這樣的項目能讓這麼多人堅持這麼長時間,還能保持成長?
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GWB大獎賽主辦方之一的騰訊遊戲學堂找到答案。在騰訊,這個部門持續不斷地進行著人才培養、遊戲製作、發行、交流與分享等方向的基礎工作。在遊戲行業迅速發展、收入水漲船高的日子裡,這些需要靜下心來沉澱的工作往往不為人注目,在行業面臨困境時,它們才默默地展現出自身的價值來——就像GWB大獎賽,不論順境還是逆境,增長或是下行,對獨立遊戲於獨立開發者的支持一直保持不變。
不僅如此,我們也許可以把視角拉得更遠一些。騰訊遊戲學堂在成立後的幾年裡做了許多事,不僅包括GWB大獎賽和GWB獨立遊戲孵化器,還有騰訊遊戲開發者大會(TGDC)、騰訊高校遊戲創意製作大賽、與清華大學聯合開辦的互動媒體設計與技術項目(IMDT)、與國內知名高校聯合進行產業科研研究等項目,而這些項目關聯的項目又可以被視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人才培養、扶持計劃、知識儲備、宣傳發行。從長遠來看,這也是遊戲行業走向正規、專業化、支持自身穩步發展的基礎——假如有一天我們也能擁有真正的“遊戲工業”和3A大作,那麼它們最有可能誕生於這樣的體系之中。

從這個角度,我們不難看出GWB大獎賽對於遊戲行業真正的意義——這樣的賽事,以及主辦方與獨立開發者們的合作方式無疑是健康且可持續的。 GWB扮演著助力者——也許還有一點點引導者——的角色,用現實的資金、技術與宣發幫助那些有理想的開發者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時也用新獎項和對傳統文化、社會價值的重視,吸引開發者們更順暢地乘上行業回暖與政策變化的東風。正因如此,我們才可以繼續期待GWB大賽可以成為一種成熟而穩定的模式,並且通過這種成熟和穩定去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們。
2023年GWB大獎賽宣傳片
獨立開發者們要如何搭上“行業回暖”的順風車?答案也許很簡單。
了解自己,了解遊戲行業,做好準備,當然,還可以從專業的人那裡得到幫助,減少前進路上的障礙和彎路,用“實現價值”去實現更大的價值。
我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最終我們會擁有足夠健康的遊戲行業、遊戲生態和遊戲文化。在那裡,獨立遊戲必將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那裡,獨立開發者們也擁有足夠的支援,堅持自己的理想。
2023年GWB大獎賽報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