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先體驗看《暗黑破壞神4》:優秀的縫合足以續命


身為一家遊戲公司,近年來有點熱度的暴雪新聞實在有些含遊戲量不足。要么是員工加班、性別歧視,要么是管理層極高的薪水,最近的則是(作為動視的贈品)被收購,以及不知是不是暫時(且令人迷惑地)退出中國市場。

和這些消息相比,“《暗黑破壞神4》將於今年6月6日正式發售”的消息實在有些過於正常,太像是一家正常的遊戲公司應該被人關注的消息了。這個消息當然也很重要,在我的記憶中,《暗黑破壞神3》的改變尚且有些激進,好像是某種比較新的嘗試,但它竟然已經是11年前的東西了。全世界的玩家都在等待著一些新玩意兒。

昨天,允許預購玩家遊玩的《暗黑破壞神4》搶先體驗測試(3月18~20日)結束,接下來的25~27日將開放公開測試,所有玩家都能進來玩——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要購買遊戲,公開測試當然不容錯過。剛過去的周末我玩了近20小時,目前開放的內容,包括等級上限25級、第一章的遊戲內容、製作與升級系統、洗詞條與重塑裝備、幻化系統、世界Boss等,基本上我都已經體驗過了,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這些體驗,並對遊戲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說的評價並不僅針對測試版內容,更多是描述和分析從測試版中看到的這一代遊戲。的確,通常我們很難根據測試版或者試玩版評價一款遊戲,但“暗黑”卻是一個很好預判的類型,在我看來,測試版展示的功能已經能把遊戲的完整體驗猜個八九不離十。因此,我也會從類型的角度聊聊它的變化與不變。

一句話來概括,《暗黑破壞神4》仍然是一款我願意刷上個幾百小時的遊戲。第一眼看上去,它似乎是向《暗黑破壞神2》的全面回歸,但細玩之下,會發現它其實“縫合”(非貶義)了很多要素:系列的2代和3代的元素都有,自不必說,此外還融入了MMORPG(尤其是《激戰2》)的機制、育碧式的清單列表式開放世界。微妙地融合了種種要素後,遊戲依然保持了核心體驗,這讓它的總體遊玩感受還不錯,既熟悉又有一點兒新意——這種新意或許比不上“把奧利奧碎塞進冰淇淋”這樣的點子,但至少也是“給冰淇淋淋上了果醬”。

如果要比較的話,無論是對比初版的《暗黑破壞神3》還是《奪魂之鐮》版的《暗黑破壞神3》,我都更喜歡這部新作。從機制上說,它比起3代在可玩性上有更高的上限,比起2代更適應如今這個時代。話雖如此,我也確信它無法給我帶來《暗黑破壞神2》般的驚艷感受——它的成就更多在於守成,而不在於開創。

比起3代,更多向2代回歸?

第一眼看上去,遊戲的外在把“痛改前非”寫在了臉上。許多玩家認為《暗黑破壞神3》畫面過於明亮,甚至“卡通”,4代似乎要跟這些東西劃清界線。 《暗黑破壞神4》的總體色調壓得很低,美術風格也更向2代靠攏,如果要形容的話,大概是一種灰冷、鋒利的感覺。

有些時候,這種風格改變給我一種矯枉過正的感覺。開場CG裡就有不少近乎B級片的片段,遊戲場景也是如此。此外,整體的色調也顯得過暗,甚至到了開燈遊玩會看不清部分場景細節的程度(是的,如果在意最佳影視體驗,強烈推薦關燈遊玩)。總之,基調上特別有刻意宣揚“我們是適合成年人的玩意兒!”的感覺。

拋開小部分用力過猛的情形,這一代的美術相當優秀,甚至可以說是目前2D俯視角遊戲的頂峰,儘管遊戲其實是3D建模的。遊戲畫面除了有些費眼睛之外沒有什麼缺點,可以說是我玩《暗黑破壞神2》時想像中的理想畫面。此外,它還將3代以來的各種光污染,比如五顏六色的技能、發光的翅膀這樣的要素融入了其中,但也沒有破壞整體的協調,美術風格相當統一。

在遊戲中,無論是對你衝來的小鬼沉淪魔,還是這個傳送陣,都讓我頻繁地想起2代——許多細節我甚至都忘了,但看到了確實就會想到,很奇妙,或許裡面還有色彩基調的原因

像2代的還不止是畫面。 《暗黑破壞神4》一個重大的“往回改動”是帶回了技能樹。

除了升級獲得技能點外,玩家還可以通過地圖探索等途徑獲取額外的技能點。不過,這個技能樹倒也不像《暗黑破壞神2》那樣每個技能都能點20級,因此完全不夠用,現在絕大多數的主動技能等級上限都是5,獲得某些屬性或效果的被動技能的上限則是3,主動技能的附加效果則只有1級。再加上洗點比較方便,總體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清晰易懂、好規劃的技能樹。

玩家在基礎技能和核心技能裡應該只會各選擇一個,其他主動技能則只點4個要用的,再多的點數就點被動——反正技能格子就那麼點兒,技能選擇是很簡單的

特別像2代的還有等級系統。本作的等級上限提升到了100級,巔峰等級則在50級就開放。這可不止是一個數值上的變化,很有可能會改變遊玩的節奏。在後期養成方面,《暗黑破壞神3》和《魔獸世界》特別像,只有到達滿級了才算是正式開始遊戲。但更早的《暗黑破壞神2》不一樣,它的後期練級比較困難,到達滿級並不容易,如果說“滿級才算開始”就過於苛刻了。

這種更長線的養成帶來了不同的遊戲體驗,後期無論是練級還是刷裝,都是一個循序漸進,週期更長的養成過程。其中等級提升帶來的技能點等獎勵,也比“巔峰等級”之類的系統更吸引人。相比之下,《暗黑破壞神3》的感受則是被分成了鮮明的兩段:滿級前的垃圾時間(如果你已經了解劇情的話)和滿級後幾乎不太在意經驗的時間。這兩種模式很難說孰優孰劣,但感受是不一樣的。

延伸閱讀  22年前的“联觉游戏”,在VR时代焕发新生

更高的難度意味著更高的經驗值和掉落率,這個倒是都一樣

此外,這次測試期間暴雪糟糕的網絡也多少復刻了當年2代無論是戰網還是私服網絡聯網都不太行的“盛況”。這並不是服務器的原因導致國內體驗差,海外也不太行。我使用的加速器就在加速頁面發布了一個“甩鍋聲明”,大致內容是“很多玩家反饋卡,其實是暴雪卡,不是我們的問題”,可見一斑。

說了這麼多“像2代”,並不意味著《暗黑破壞神4》真的是2代加強版。 《暗黑破壞神2》的確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但也有不少痛苦的記憶,比如練級緩慢、費眼睛的畫面,以及道具和箱子格子那麼少,道具還能佔4個格子……等等。 《暗黑破壞神2》的優秀是基於時代記憶的優秀,以當今的眼光來看,後來者當然應該不止於此。

當然,無論哪個時代,“暗黑”系列的CG都相當優秀。這一作大量的劇情採用的是實時演算,效果也還行

《暗黑破壞神4》其實是一個相當現代的遊戲。從上面的技能樹你大概就能看出來,它表面上分支多樣,頗為複雜,實際上結構簡單,而且洗點方便到不行,總體上設計成了非常輕鬆的樣子。在這方面,許多設計都沿襲自當今玩家比較熟悉的3代,比如人物面板和裝備詞條、洗詞條等內容,都是如此。不過,因為有了技能樹,2代的增加技能等級的詞條回歸,借助裝備,技能的等級還可以突破5級上限。此外,儘管美術大變樣,但許多角色的技能、怪物的攻擊模式依然是3代那一套,能量系統(基礎技能和核心技能的搭配)以及將技能格作為核心資源這些方面更是與3代如出一轍。

簡單點說,《暗黑破壞神4》比3代更有深度,這在技能樹、等級系統以及接下來要談到的裝備系統上都能看出;又比2更現代,是一個玩起來很輕鬆,不會有當代玩家玩《異域鎮魂曲》不知道該先邁左腿還是右腿的困惑,取得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平衡。

像3像2天經地義,還能夠開放世界?

真是神奇,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感嘆“暗黑”像“激戰”,或者是像育碧式的開放世界遊戲!

和《暗黑破壞神3》不同,《暗黑破壞神4》的世界變大了,幾乎大到可以稱為“開放世界”。在遊戲中,你可以看到無數的支線任務感嘆號和尚未清理的地牢,光是第一章節,就有35個支線任務和23個支線地下城。這些內容大概是什麼概念呢?這樣形容大概比較清楚:如果玩家直奔主線,路上順路做一點點任務,測試版本中的主線完成時等級大概是20級不到。而如果玩家完全無視主線,只做支線任務和刷支線地牢,那麼直到升滿測試版本的25級,這些內容連一小半都沒完成。

僱傭了育碧的設計師?

要知道,此前“暗黑破壞神”系列在練級環節是相當線性的。基本上是“奔主線—通關—提升難度—再奔主線”的流程,充其量加點副本,甚至只刷副本。其他的別說地圖探索了,就連支線任務都沒幾個。如今僅僅在第一章,《暗黑破壞神4》就端出了一張內容如此充實的大地圖。

這是一個很棒的改動,倒不是說這種清單列表式的開放世界有多麼好,主要是以往線性升級實在談不上可玩性。相比之下,清單列表式開放世界的內容是充實的,最大的問題——無聊,在“暗黑”以刷裝為主要情緒刺激點的設計下也顯得不明顯了。尤其是現在的大世界真正提供了敘事空間,玩家可以到一個新的城鎮,那裡總會有一兩個感嘆號,有居民等待著向玩家交付新的支線任務,這些支線提供了這個世界中許多普通人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對刷裝不感興趣的玩家也可以試試《暗黑破壞神4》,就當作一款普通的3A遊戲玩就行。

畢竟,無論是遊戲CG還是過場的實時演算,本作都稱得上水平在線的大製作,不想刷幾百小時只想玩50小時也不算虧。只不過,和網絡問題一樣,當前硬件的優化問題依然堪憂。儘管遊戲的畫面表現尚可,但在i9-10900K與3080的配置下,仍然時常出現卡頓掉幀的問題,據說配置更低的情況下問題更嚴重。考慮到目前的主機操作優化相當成熟,PC性能欠佳的玩家不妨考慮主機版。

雖然我向來覺得“暗黑”的劇情不重要,但也得說本作的劇情看上去比3代更有吸引力

說完開放世界的部分,說說多人要素。像一款MMO一樣,玩家在遊戲裡可以實時地看到其他玩家,與其他玩家相遇時,哪怕不組隊也會獲得經驗加成。上面說到玩家可以探索大地圖,與此匹配的是,《暗黑破壞神4》採用了動態等級的設計,遊戲中的地圖等級幾乎始終等於玩家等級。

此外,在不同的地點,還會觸發不同的世界任務,比如商隊遇到襲擊、清理城堡等,玩家可以和路過的玩家合作完成。遊戲裡甚至還有每天固定時間刷新的世界Boss,與眾人合力擊殺後獎勵頗豐。

地圖變大,坐騎系統也顯得更有必要,不過測試版暫未開放

動態等級、動態世界事件、世界Boss……這些都讓我想到《激戰2》,可以說,《暗黑破壞神4》的開放世界體驗與《激戰2》尤其接近,你可以組隊也可以單人,可以不顧主線在整個世界裡隨意晃蕩,每個地方都有一些事情在發生,等級總是均等的,並且會慢慢提升——當然,《暗黑破壞神4》的設計更粗暴一點,絕大多數任務,不管編出什麼花樣,最終都是一刷了事,畢竟以刷為本嘛。

我相當喜歡這些設計,它們與開放世界的探索相兼容,也並沒有破壞單人遊玩的體驗。只有世界Boss的設計讓我有些疑慮——多人共鬥打一個大型Boss雖然有趣,但由於它是定時刷新,同時收益又很高,這可能會讓遊玩的時間不自由,要刷得準點打卡,不刷又惦記著。有時候這讓我想起了“今晚8點準時攻沙”——可我原本喜歡這個遊戲的理由之一是“想刷就刷”呀!

延伸閱讀  間諜過家家:約爾的弟弟登場,送上神助攻

總而言之,《暗黑破壞神4》縫合了許多遊戲的內容,帶來了更大的地圖、幾乎是開放世界的遊戲體驗、網游般的多人體驗。變化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由於遊戲的核心體驗仍然沒變,這些巨大的變化也只是遊戲的點綴。

核心體驗仍在,並且更好了

風雪之夜,主角痛失愛馬,險些喪命。從昏迷中醒來,來到一個村莊,一聽說村外有惡魔,竟然不管不顧立馬大半夜就出門討伐,實在猛男。

這樣的劇情開端也揭示了“暗黑”的遊戲本質:劇情合理性、人設,都是要為刷刷刷讓路的。不管發生了什麼,我現在就是要出門刷怪——這大概就是遊戲的精髓。掉寶遊戲的精髓在於“構築Build—刷—利用刷的成果重新構築—刷得更快或刷更高難度”的循環,這是一個停不下來的過程,但不同遊戲的樂趣點有些不一樣。

因此,要說清楚《暗黑破壞神4》裝備系統設計得如何,就必須先聊聊前作們。 《暗黑破壞神2》的系統在於隨機性強有樂趣,符文之語更是提供了更好的定制化選擇,這算是開宗立派了。

《暗黑破壞神3》其實應該算作兩個不同的遊戲,資料片《奪魂之鐮》前後的遊戲體驗幾乎完全不同。初始版本由於裝備詞綴較為單一,玩家需要的更多是堆疊特定屬性,“三攻”(增加暴擊機率、暴擊傷害、攻擊速度屬性)至關重要,這一度讓部分稀有(金色)飾品,甚至讓拍賣行的最高價都顯得不夠用,只能讓玩家私下交易。可另一方面,其他不正確詞綴的裝備實在太多了,它們毫無用處。放到遊玩體驗上,這就像是付出巨量時間,只為了等待唯一的概率極低的可能,遊戲體驗當然極差,口碑也很糟糕。

《奪魂之鐮》(也就是國服一開始的那個版本)挽救了這一切。傳奇裝備和綠裝從不太強力一舉成為強到沒邊,尤其是職業套裝(綠裝),它們附帶的強力加成往往構成了Build的基礎。隨之而來的,一套綠裝就是一套不同的玩法,玩家們刷到綠裝時自然也更加快樂,這讓遊戲變得更好玩了。不過,這也讓遊戲在Build構築方面的自由度不高,玩家從湊詞條變成了湊套裝,更多是按照設計師的思路玩遊戲——雖然比之前“坐牢”強了,但自由度方面仍然有所欠缺。

《暗黑破壞神3》的攻略全部都是一套綠裝打底

很大程度上,這是《暗黑破壞神4》取消綠裝的原因(製作團隊在訪談中自己提到了這一點)。他們希望不再由鎖定多個格子的套裝來限定玩家的思路,傳奇裝備依然強力,它們不需要多件裝備才能生效,因此可以自由搭配。

“自由搭配”的確是《暗黑破壞神4》的重點。在遊戲中,玩家甚至可以將傳奇裝備的專屬詞綴提取出來,附魔給一件稀有裝備,從而使得這件稀有裝備進化為傳奇裝備。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不遜色於符文之語的改動——它當然沒有符文之語那樣的深度和可探索性,但它以一種極為簡單的方式,實現了高度的可定制化。

實際體驗中,這個系統設計得很不錯。舉例來說,我有一件專屬特效極好的傳奇裝備,問題在於隨著等級的提升它注定要被淘汰;我還有一件稀有裝備,它的物品等級高,面板分配也特別好,問題在於它只是一件金色裝備,沒有特殊效果。利用這個萃取精華的系統,我們可以最終得到一個面板極高、屬性正確,還擁有特定的傳奇特效的武器——這種特效甚至不要求是同一個部位!

這是大幅度增強核心技能的特效的低級傳奇裝備

25級上限的情況下,這把武器相當不錯,但在《奪魂之鐮》的後期,金色裝備是沒有價值的,不管它有多好

上面兩張圖的裝備合併,變成了這把弓。注意,特效本身還因為等級提升得到升級。也就是說,低級的傳奇裝備也可以為未來的核心構築提供重要模板,這讓滿級之前的刷刷刷也有了意義

這就是我之前說《暗黑破壞神4》在機制上就比3代更加優秀的原因。如果說3代是設計師設計好一套完美模板(綠色套裝及配件),然後玩家的遊玩就是一個不斷集齊這個設計意圖的過程,那麼新作更接近於完全根據掉落的成果,思考定制化的Build方案。這可以讓每一次遊戲體驗都不同,因為你無法預知自己能夠獲得什麼裝備,而在經過相當長的積累後,玩家能夠在每個位置上都選擇好恰當的特效——沒有套裝的限制,這其中有相當巨大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暗黑破壞神4》在核心體驗上找到一個不錯的平衡。它沒有《暗黑破壞神2》符文之語那樣複雜和難上手,但比《暗黑破壞神3》有了更高的自由度。這或許是一個相當適應時代,也足夠好玩的答案。

沒有突破,因此是最好的“暗黑”

延伸閱讀  邁向賽博朋克:媲美科幻小說的“洛克人X/Zero/Dash”

儘管予以好評,我也必須得說,遊戲沒有什麼突破。這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暗黑”的這個類型出現了這麼多年了,沒有誰做出翻天覆地的突破,《暗黑破壞神2》的硬路線和《暗黑破壞神3》的輕量化路線,這在風格上幾乎可以概括類型下的全部遊戲了。

再多一些變化的當然有,像《無主之地》那樣,直接讓射擊和掉寶結合,體驗很不錯;在Roguelike中融合裝備詞綴系統,也早就很普遍了;至於詞綴系統本身,更是早就融入了各大手游……這些變化的起源可以歸結到“暗黑”,但歸根結底,人們總覺得經歷了這種變化後,它們已經算不上是“暗黑”了,起碼不是什麼典型作品。

而“典型作品”似乎是有上限的。如果我們承認這種上限,就應該明白突破性的進展本來就是很難取得的。在這個基礎上,《暗黑破壞神4》能夠符合預期就算是完成了目標。因此,《暗黑破壞神4》的定位更多還是集大成者。如果你本來就喜歡“暗黑”類的掉寶遊戲,這款遊戲是不容錯過的,可如果不喜歡,那麼錯過了也不會可惜。

要總結的話,我更願意將本作稱為“續命之作”。這說的首先是“暗黑”這個類型,即便沒有太多根本性突破,《暗黑破壞神4》也能給這個類型帶來新鮮血液,帶來相當不錯的遊戲體驗;也說的是暴雪這家公司,如果一家公司選擇了產能有限、打磨精品的長期思路,它的容錯率就更低,需要更專注於遊戲、更少犯錯,這樣才能長久存續並做得更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