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疫情紅利的加持下,許多品牌靠著疫情期間受到影響而遞延的訂單,紛紛繳出亮眼成績。而去年則堪稱是疫情紅利用盡、真刀實槍迎戰的一年,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有些品牌銷售明顯滑落,有些則依然屹立不搖,2024年台灣車市繳出457,830輛的成績,今年又將面臨什麼挑戰呢?
首先以整體市場各品牌表現來看,去年成長最多的品牌分別是LUXGEN(+245%)、TESLA(+16%)、BMW(+14.8%)、MG(13.3%)、SUZUKI(+8.0%)、賓士(+7.6%)、MAZADA(+7.1%)及現代(+1.3%)。
其中LUXGEN以n7做為主力,繳出7,121輛成績,一舉將品牌氣勢扭轉。而TESLA則延續近年銷售氣勢,除了Model Y穩定銷售外,第二季開始交車Model 3煥新版也繳出不錯成績。而BMW更可說是近年來在燃油動力和純電動力發展做為均衡的傳統品牌,不斷默默累積可觀的純電車款陣容,燃油車也持續有新車更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Kia,2023年首度銷售破萬輛,多少有因為訂單遞延加持,但2024年仍持續繳出優異成績,其中當家休旅Sportage更是繳出4,599輛成績,商用車卡旺亦以2,248領牌數,40%的成長率,刷新銷售紀錄。讓品牌銷售依然維持在10,225輛成績。
同為韓系品牌的Hyundai,2024年雖然原本主力銷售車款之一Custin遭遇國產車自製率卡關問題,一度影響銷售表現,但所幸Tucson L適時補上銷售重任,讓HYUNDAI新車熱銷市占率創新高,2024年仍有1.3%成長,連續五年銷售正成長,並躍居非豪華第三大品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市場除了休旅車銷售表現好、電動車持續成長外,輕型商用車也異軍突起成為銷售黑馬,在TOYOTA Town ACE、CMC J SPACE及中華菱利等車款帶動下,成為另一個明顯成長的級距市場,除了過往商用剛需外,隨著戶外生活需求及入門車越來越少情況下,也成為消費者購車新選擇。
反觀2024年銷售滑落最多的,則是SUBARU(-48.2%)、Ford(-33.9%)、Skoda(-24.3%)、VW(-19.4%)、Nissan(-16.2%)、Honda(-11.9%)及Mitsubishi(-10.6)。
其中各自有各自的問題待解決,有些品牌進入轉型陣痛期,有些品牌則是原廠改款車型遲遲無法導入台灣,有些則是母廠自己已經危機重重,加上隨著全球市場對於電動車的需求逐漸調整,在電動車買氣不如預期、燃油車又遲遲無法推出新作的情況下,相當考驗這些品牌今年的應變及反彈能力。
而2025年台灣市場主要將面對的挑戰也不少,首先國產車自製率規範上路後,考驗各品牌對於旗下產品的規劃,其中原本這幾年都打出一年一新車策略的MG,去年第三季開始就為了提升自製率焦頭爛額,好不容易目前才讓主力銷售車款HS 1.5T恢復生產,今年是否能如預定推出新車將是觀察重點。
而原本規劃導入台灣市場的車型,包含Hyundai的Mufasa與台灣大通Maxus G50 Plus,都是據傳去年就要發表但臨時喊卡,甚至是去年曾在台灣出現過測試車的Ford Equator車系,可能也會因為自製率問題而延後甚至放棄導入,確實都將對台灣市場產生影響。
另外,全球在電動車需求和政策上都逐漸轉向,台灣電動車市場仍在上升階段,高成長率是台灣市場銷售表現重要動能,但也可以發現部分品牌在去年已經針對純電車款祭出跳水價,台灣電動車到底會成長到什麼地步,也成為目前汽車品牌們觀察重點,到底是要積極轉型、ALL IN進場,還是保守發展、改以多元動力發展呢?相當考驗品牌對市場的洞察力。
此外,在中國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加情況下,不管是讓中國市場消費者轉而購買自家品牌,甚至是進軍海外市場,都讓部分品牌銷售受到影響,甚至也有動力轉型上滑鐵盧,讓品牌發展遭遇到困境,例如本田及日產將協商整合,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或是福斯面臨到關廠及裁員情況,雖然不會立即直接影響到台灣市場,但母廠確實可能因此影響到新車開發或市場布局。
原文轉載來自: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