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27%報3355點,深證成指漲0.39%,創業板指漲0.51%。
全天成交1.97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2270億元,全市場近3700股上漲。
盤面上,AI制藥板塊繼續走強,教育板塊走高,發電機概念拉升,機器人、醫療服務、房地產服務及腦機接口等板塊漲幅居前。另外,貴金屬、黃金概念下挫,文化傳媒、影視概念走低,AI語料、能源金屬、谷子經濟及航空機場等板塊跌幅居前。
具體來看:
騰訊概念股走強,世紀恆通、奧尼電子、嶺南股份、東華軟件等漲停。消息面上,微信推出了AI搜索功能,並开始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R1模型。瑞銀稱,考慮到騰訊控股旗下產品逐步採用DeepSeek可帶來新的營利機會,且騰訊在用戶和生態系統方面有發展優勢,給予騰訊“买入”評級,目標價爲593港元。
教育股漲幅居前,全通教育、國新文化、傳智教育等漲停。機構指出,教育是AI應用落地的核心場景之一,AI技術通過降本增效使得教育兼顧高質量、普惠性和個性化成爲可能,有望深度賦能教育提升交付效率以及提升學員個性化體驗。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持續爆發,固高科技、長盛軸承、奮達科技、新時代等多股漲停。此前宇樹科技官方發布最新視頻,並表示“算法升級,任意舞蹈任意學”。中信建投指出,零部件降本與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互爲推動因素。隨着國內外人形機器人2025年分別逐步啓動幾千台或者萬台的量產計劃,2026年預期分別數萬台或者10萬台的量產計劃,建議要核心關注具備零部件低價供應、規模化生產落地能力的企業,以及具備技術或者產業鏈卡位優勢的企業。
醫療服務概念股上揚,鴻博醫藥、美年健康、光正眼科等漲停。國金證券表示,AI相關醫藥標的熱度持續提升。隨着AI醫療的崛起和產業快速跟進,2025年醫藥投資迎來重大變局,建議重點把握創新成長賽道,“AI+醫藥”和創新藥兩大增長板塊將是2025年醫藥投資的最重要战場。與此同時,醫藥板塊在2025一季報後的業績復蘇和困境反轉也值得一定關注。
影視板塊大回調,光线傳媒盤中上演“准天地板”,收跌超14%;華策影視跌超11%,橫店影視、萬達電影跌停。消息面上,《哪吒之魔童鬧海》最新累計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票房)已超120億元,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超過《獅子王》,成功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不過市場分析認爲,上周光线傳媒股價漲幅過大,短期內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今日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導致股價承壓。
貴金屬跌幅居前,玉龍股份跌超7%,西部黃金、中金黃金、山東黃金等跌超4%。消息上,上周五現貨黃金高位下跌1.66%,衝擊3000美元未果。市場分析認爲,特朗普最新關稅決定讓擔憂情緒減弱,在年初上漲超10%以後資金獲利回吐意愿隨之顯現,同時地緣政治因素,美聯儲降息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看多熱情。不過,考慮到全球央行購金熱度、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因素,黃金衝擊3000美元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展望後市,中信建投指出,當前內需平穩开局,外需擾動有限,穩增長導向明確、地產逐步走出需求冰點、政策推動增量資金入市等因素支撐下,中期市場仍將維持震蕩上行趨勢不變。近期科技板塊漲幅已較可觀,部分主題方向短期交易指標存在過熱,但對比2023年的基本面邏輯,本輪科技行情演繹預計仍有空間,包括港股科技巨頭在內的一批代表性公司的估值中樞與上沿也有理由明顯高於過去兩年,而具體演繹預計科技主线內部可能存在一定的輪動。
此外,除了AI+主线外,國內政策預期、海外再通脹預期等結構輔线有可能有所表現,關注行業:互聯網、電子、計算機、傳媒、有色;主題關注:央國企改革與並購重組,新消費,供給側政策(鋼鐵/化工等)。
標題:A股收評:人形機器人、騰訊概念股大爆發,影視股全线回調!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